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晓晴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卫生院 广东广州 5104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存在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而急性发作期病情比较严重,并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症状,应当加强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其中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常见治疗方法之一,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1]。而中医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症状差异,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以此促进其康复。鉴于此,文中将围绕中医护理与穴位贴敷展开研究,分析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收集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为此次研究案例(2024 年 7 月到2025 年7 月),共有60 例。而在随机法下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 1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57~78( 67.59±3.57 )。研究组,女13 例,男17 例,年龄 60-77( 68.49±3.28 )岁,无差异性 P>0.05 ,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标准:均临床检查均处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行知情权;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认知障碍者;临床资料不足;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 .+ 常规治疗:向患者讲述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疾病知识,并强调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并在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出现异常情况。提供盐酸氨溴索、环丙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剂量分别是 30mg,400mg
每天1 次,需连续治疗7 天。
研究组中医护理 .+ 穴位贴敷:因为患者在发作期间情绪会出现异常波动,因此需要给予情绪类型,向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另应当进行中医辨证,可针对患者具体类型制定合适膳食,比如有咳痰咳嗽者,可在食谱中增加陈皮或是雪梨,可助止痰;发热者需加入绿豆汤或是苦瓜汁等解热;肺气郁闭者需加入胡萝卜生姜汁。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练习腹部与缩唇呼吸,可以有效的改善症状,提高肺功能。需要对患者的定喘、天突、双侧肺俞、双侧脾俞进行贴敷,其中贴敷药物由麻黄10g、射干 10g、陈皮 5g、桔梗 10g、荆芥穗 5g、前胡 10g、百布 10g、紫菀 10g ,打磨粉末,与姜汁混合,并贴敷在以上穴位上,每次2-4 小时,每天1 次,需连续贴敷7 天。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主要从呼吸困难、痰性状、痰量以及咳痰难易程度等,0-3 分,分数高说明患者症状比较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 系统分析结果,t 检验计量资料(症状评分指标),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分)

3 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中。而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存在呼吸困难、咳嗽等加重表现,如果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会加重患者病情,对其生命造成威胁,对此当临床确诊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而随着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将护理理念逐渐的体现出来,将护理服务应用到治疗的辅助中,以此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因此,临床中认为在临床治疗应当适当的结合护理,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既往临床中常使用西药与常规护理联合干预,向患者提供平喘、止咳以及抗感染等药物治疗以外,使用常规护理进行辅助,可以改善症状,但因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病情的差异,导致效果欠佳,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治疗、护理方案。在中医领域中,中医学认为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属于“咳嗽”“喘症”范畴中,认为该病症属于慢性肺病久咳哮喘,诱喘咳反复发作,导致病情加重,其治疗机制应当以活血化瘀、补益肺气、化痰等原则。穴位贴敷是中医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多种药材的相互协助,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中,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3]。而中医护理属于中医领域护理方案,可以向患者提供中医辩证,给予针对性的服务,使患者快速恢复。数据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将中医穴位贴敷与中医护理相互应用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实行中医贴敷与中医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雨昕.穴位贴敷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疗效与中医护理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4,30(06):76-78.
[2]朱慧昉,陶丹,陈艳霞.中医护理干预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0):125-128.
[3]梁碧仪.中医特色护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效果分析[J].名医,2021,(1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