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在 EICU 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业云丽 张树萍通迅作者 师进康 靳晓春 褚淑娟
玉溪市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重技能、轻价值的问题逐渐显现,部分实习生缺乏职业使命感与人文关怀。EICU作为危重症集中的科室,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与素养要求。在带教中如何兼顾技能训练与价值观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理念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案例教学,不仅能提升实习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强化其职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
一、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是在传统案例教学基础上的创新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教师通过典型案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临床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引导其在分析与决策过程中思考职业责任、生命价值与社会担当,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统一。其主要特点如下:双重目标性:既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强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兼顾“育才”与“育人”。情境真实性:案例多取自EICU真实或高度仿真的临床情境,使学生在贴近实践的氛围中锻炼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互动参与性: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与责任意识。价值引领性:在案例中融入职业伦理、社会责任等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人生观。综上,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既是专业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护理实习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途径,特别适合在EICU带教中推广应用。
二、EICU护理实习的教学需求
EICU是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核心科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要求操作精准、反应迅速,同时风险极高。对于护理实习生而言,这不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更是心理与价值观双重考验的环境。在实际带教过程中,实习生常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临床思维不足,遇到紧急情况缺乏系统分析与应对能力;二是人文关怀意识欠缺,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技术操作,忽视对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支持;三是心理压力较大,面对高强度工作和生死抉择时容易产生焦虑与无力感。本研究对象为 39 名护理实习生,他们既需要在有限的实习期内掌握危重症护理技能,又要快速适应EICU的高压环境。此时,在带教中引入课程思政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实习生提升临床能力与应急思维,还能引导其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价值认同,为其今后走向独立护理岗位奠定坚实基础[1]。
三、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在EICU中的实施过程
(一)案例设计与选取
在案例设计中,应以EICU常见的危重症病种为背景,如心肺复苏、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既能保证案例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又能使学生快速进入真实情境。与此同时,教师需在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医患沟通和生命关怀,使学生在分析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进行价值反思。这样既能锻炼临床思维,又能促进职业精神的养成。
(二)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中以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见解,并在模拟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与压力。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把关的作用,不仅要对专业操作和护理要点进行点评,还要进一步点明案例背后的职业伦理与人文价值,使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这种组织形式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学习效果评价
在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带教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度和临床操作表现,还涵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职业责任感等方面。通过综合评价,既能发现实习生在专业学习中的短板,也能直观反映思政教育的渗透效果,从而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四、应用效果与优势
(一)提升学习主动性与临床思维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实习生需要主动查阅资料、提出方案并参与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相比被动接受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面对复杂的EICU情境,他们逐渐展现出更强的逻辑思维与临床判断能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护理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应急处理水平。
(二)强化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
危重患者往往伴随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在相关案例中,教师引导实习生思考如何与家属沟通、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更加理解“同理心”在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模拟交流与角色扮演,学生掌握了更恰当的沟通方式,也更能体会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价值。
(三)增强职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
思政案例往往涉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抉择,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兼顾患者利益、如何坚守护理职业准则。实习生在讨论中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性的劳动,更是对生命的守护与责任的承担,从而更加坚定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与认同感。
(四)促进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和角色分工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急救场景的团队配合,还是日常护理中的分工协作,都要求彼此信任、互相支持。通过案例中的协作实践,实习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未来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尽管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在EICU护理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推广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案例资源有限:目前用于EICU教学的案例类型较为单一,难以全面涵盖临床中多样化的护理情境。部分案例缺乏典型的思政元素,导致教学深度和广度不足。教师素养不均衡:不同带教教师在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方面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偏重专业技能讲授,对价值引导环节把握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一致性。评价方式单一:现有评价体系大多集中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层面,对人文关怀、价值观塑造和职业精神提升等方面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反映课程思政的实际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丰富案例类型:建立涵盖急危重症护理、医患沟通、职业伦理等多维度的系统案例库,提高案例的代表性与教育价值。加强教师培训: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在案例设计、课堂引导和价值教育方面的综合能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知识—技能—价值”三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2]。
结语: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法在EICU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人文关怀和职业价值观。本研究对象为 39 名本科护理实习生,带教实践表明,该模式在改善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责任感和促进团队合作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教学方法,并持续优化案例库与评价体系,以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人文情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尔善. 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设计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25,22(6):662-668.
[2] 薛翠翠.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25,40(8):72-75.
基金项目:大理大学第九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医学专项立项,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急危重症护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项目编号:JG09YX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