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

董化措

沈阳贡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10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信息化手段构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阐述了信息化应用于该领域的重要性,从构建思路、关键环节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效率与水平,确保道路桥梁工程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道路桥梁;信息化手段;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出行的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以及不断提高的质量标准,传统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开始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比如效率低下、信息传递存在延迟等问题。因此,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构建一个高效、透明、实时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提升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必然趋势,并且是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关键所在。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构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提高管理效率

传统施工质量管理依赖人工记录与传递信息,过程繁琐且易出错。信息化手段能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整理与分析,通过自动化流程减少人为操作环节,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可实时更新施工进度、质量检查结果等信息,管理人员能随时获取最新数据,及时做出决策。

(二)增强信息准确性与透明度

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数据,人工记录易出现误差。信息化系统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自动采集数据,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数据在系统内实时共享,各参与方都能清晰了解工程进展与质量状况,增强了信息透明度,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管理漏洞。

(三)便于质量追溯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追溯难度大。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对施工全过程数据进行存储与分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快速追溯到原材料采购、施工工艺执行、人员操作等各个环节,准确找出问题根源,为质量问题的解决与责任认定提供有力依据。

三、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一)明确管理目标与范围

根据工程合同及相应规范,确立具体的质量目标,例如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路基压实度标准等,并将其具体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以便于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监控与评估。

明确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工程筹备、施工至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涵盖人员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施工工艺控制等所有与质量相关的环节。

(二)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与平台

采用项目管理软件,如 Primavera P6、Microsoft Project 等,用于规划施工进度、分配资源及跟踪项目进展。这些软件具备强大的功能,能生成直观的甘特图、网络图,方便管理人员掌握项目整体情况。

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整合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信息,实现各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在质量管理中,可利用 BIM 模型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发现潜在质量问题,并对实际施工与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搭建基于物联网的监控平台,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应力等数据,对关键部位的施工参数进行监控,一旦数据超出预设范围,系统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

(三)建立数据标准与规范

确立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明确各类数据的采集频率、格式及精度要求。以原材料检验数据为例,需规定检验报告的标准格式、检测项目内容以及数据记录的具体方式。

构建数据传输与存储的标准化流程,保障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部门间的安全、高效传输,并依据既定规则进行存储,以利于数据的查询与调用。

四、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一)人员管理信息化

建立人员信息数据库,录入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证书、培训记录等。通过信息化系统对人员的到岗情况进行实时考勤,确保施工人员满足工程需求。

利用在线培训平台,为施工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系统可记录人员的学习进度与考核成绩,督促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从人员层面保障施工质量。

(二)材料设备管理信息化

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记录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供货及时性等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材料采购招标,选择优质供应商。

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对材料进行标识与追踪。从材料进场检验、存储到使用,每个环节的信息都录入系统,实现材料质量的全程追溯。

对施工设备进行信息化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作时长、维修记录等。根据设备运行数据,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质量。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信息化

根据施工图纸与相关规范,在信息化系统中制定详尽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工序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与验收流程。

施工人员在完成每道工序后,通过移动终端将质量检验数据录入系统。系统自动与预设标准进行比对,对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发出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情况。

运用无人机航拍、全景成像等先进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监测,获取施工进度、质量状况的直观影像资料,为质量管理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五、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组建专项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项目主管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管参与其中。明确各参与成员在信息化体系构建与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分工,以确保各项任务得以有序进行。同时,构建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处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二)强化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培训内容涵盖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方法、数据录入规范、信息安全知识等,使全体人员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定期举办信息化应用经验交流活动,激励员工分享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成功案例及个人体会,以促进彼此间的学习与能力提升。

(三)保障资金投入

合理配置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购置信息化设备、软件,以及支付技术服务费用等。确保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满足工程需求,软件功能持续优化升级。

设立信息化建设奖励基金,对在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应用中表现卓越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员工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六、结论

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被视为提升工程品质的关键策略。该体系通过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信息的精确性与透明度、便于质量追踪等优势,以及明确构建策略、掌握关键环节、实施保障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各利益相关方应主动采纳信息化技术,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为高质量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中南.公路路基与桥梁施工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06):86-88.

[2]赵刚.基于安全管理的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运输经理世界,2021,(14):28-30.

[3]李刚,唐建亚,刘令君.江西省高速公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J].上海公路,2018,(S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