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地谷子栽培技术分析
沙倩
大庆市大同区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中心163515
摘要: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所以非常重视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谷子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优化,通过科学的选地、整地、处理种子、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不仅提高了谷子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也为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主要探析北方旱地区域谷子的栽培技术,旨在运用科学的方法优化谷子的生长环境,打造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的谷子,既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也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北方;旱地谷子;栽培技术
引言:谷子是北方旱地地区常见的一种粮食作物,这主要是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土壤干旱,而谷子耐旱性强,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即使在长时间的干旱下也能够维持生长。同时,谷子对土壤质量要求不高,在贫瘠、沙质、黏质、盐碱土壤中生长。此外,谷子的种植成本较低,管理简单,适合小规模农户种植。因此,谷子是北方旱地区域理想的作物。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效的旱地谷子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谷子的抗逆性和产量,改善了谷子的品质,而且谷子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
一、选地和整地
土地是谷子生长的根基,做好选地和整地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从选地上来看,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排水性、光照等因素,因此,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大量有机质的土地,满足谷子作物的生长需求。其次是轮作倒茬,为减少病虫害和和土壤养分失衡,要避免连作,常见的轮作作物有豆类、薯类、玉米等。再次是整地,要通过深耕、耙平、施肥等措施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此,可在秋季深耕25-30cm,深耕时要施足基肥,通常情况下,每公亩施用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碳铵40-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最后是做好春季管理工作,在春季要及时“顶凌耙耱”,以此来打破板结层、疏松土壤,为谷子顺利播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种子选择与处理
对于任何一种农作物来说,种子质量尤为关键,优质种子不仅抗旱、抗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产量高,实现增收的目的。在种子的选择上,可选择晋谷21号、晋谷40号,其籽粒饱满、产量高,能抵抗白发病、黑穗病等常见病害。同时,其抗旱能力强,生长周期短,适合在干旱、无霜期短的区域种植。选好种子后,种植前要对种子做进一步处理,例如用20%的盐水漂去半饱籽,再用清水洗净,剔除不良种子,之后,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以此来预防病虫害。
三、播种
谷子最佳的播种时期是在立夏到小满前后,也就是五月的上旬和中旬,此时天气回暖,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适合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一是在播种上,各种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播种等不同的播种方式,播种的行距为33-36cm,株距10-15cm,每亩播种两为0.2-0.3公斤,也可根据土壤肥力、天气条件、种子质量等因素来调整播种量,以保证苗齐苗壮。二是从播种的深度来看,控制在3-5cm,主要是播种过浅,种子易受干旱的影响,缺少水分的滋润难以发芽;播种过深,出苗困难。三是做好镇压工作,让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为种子发芽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四是在播种后,要保持土壤适应,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待出苗后需检查苗情,即时补种或移栽作物。通过科学的播种,不仅让谷子顺利生长,而且也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四、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谷子苗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以此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一是压青苗,在谷子出苗后要使用镇压器或轻型磙子来轻轻镇压土壤表面,既破碎土块,让土壤与幼苗根系紧密结合,还能够提高表层土壤水分,促进幼苗根系发展。二是中耕除草。在谷子苗长到4-5片真叶时要进行第一次中耕,中耕的操作要求是浅锄、细锄、除草干净,其中浅锄是用锄头浅锄3-5cm,避免伤害幼苗根系;细锄是破碎土块、去除杂草、疏松土壤;除草干净是要彻底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谷子争夺水分和养分,保证谷子的健康生长。
(二)拔节抽穗期管理
拔节抽穗是谷子生长的重要过程,对产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该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一是清垄。种植者使用小型农机具或采用手动的方式来拔出杂草和残、弱、病、虫株,保持田间整洁,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追肥。谷子从拔节到抽穗期间,对肥力的需求较为旺盛,为满足其生长的需求,每亩追施尿素等速效氮肥10公斤左右,将其均匀撒施后立即浇水,促进肥料溶解和吸收。三是中耕除草。使用中耕机或锄头深耕7-8cm的同时进行高培土,将土壤培到植株基部,这样不仅松土通气、消灭杂草,还增加根系的支撑力,促进根系发育的同时增强植株抗倒伏的能力。
(三)抽穗成熟期管理
抽穗成熟期的田间管理主要从防涝和防倒伏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防涝,北方地区整体上降雨量较少,但抽穗期多为雨季,雨水为谷子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但若田间积蓄太多的水分,对于喜旱的谷子来说,其根系会因积水而窒息。因此,要做好排水工作,并且在雨后进行中耕松土,以及来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二是防倒伏。灌浆期后,谷子植株高度较高,并且顶部重量加大,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很容易发生倒伏,为避免倒伏的谷子相互挤压和遮阴,要及时用手或工具扶起倒伏植株,必要时用稻草、布条等将其捆绑起来,让植株恢复直立的状态。通过做好抽穗成熟期的田间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谷子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病虫害的侵袭,对于北方旱地的谷子作物来说,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发病、黑穗病和粟灰螟。在白发病的防治上,选用抗病的品种,并用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来拌种。二是在黑穗病的防治上,轮作倒茬,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三是在粟灰螟的防治上,在幼虫尚未钻蛀茎秆前,用三氯氰菊酯液喷雾防治。
六、收获与储藏
历经一百多天的生长,谷子已经成熟,要把握好收获的时机,通常是在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此时的谷子籽粒颜色呈本品种固有色泽,籽粒变硬,颖壳变黄。谷子在收获以后,需堆放3-5天来后熟,提高籽粒质量和产量。堆放后进行脱粒处理,并将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
结语:
总之,通过对北方旱地谷子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与细致分析,不仅为我国的粮食生产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显著提升了谷子的产量与品质。这一系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尤其是在面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时,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技术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了我国在粮食生产上的自给自足,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北方旱地谷子栽培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创新,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芹,李圳.山西高寒冷凉区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2):66,68.
[2]尚武平,杜成有,冯建宏.佳县山旱地谷子全程机械化渗水地膜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6):93-95.
[3]张丽娜,卢成达,赵成林,等.旱地谷子不同覆盖处理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0(6):105-108.
[4]任瑞玉,何继红,董孔军,等.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其生长发育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34(3):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