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阿拉伯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策略与效果提升研究

作者

马小娟

摘要:本文聚焦阿拉伯语口语教学,深入探究互动策略及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通过剖析当前教学互动的现状,提出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互动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验证这些策略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显著效果。研究旨在为阿拉伯语口语教学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培养具备流利口语能力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阿拉伯语;口语教学;互动策略

引言:

随着中阿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阿拉伯语人才口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传统阿拉伯语口语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机会少,口语提升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探索有效的互动教学策略,对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阿拉伯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策略,分析其实施效果,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口语教学互动现状剖析

在当前阿拉伯语口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严重限制了课堂互动的活力与成效。多数教师秉持旧有教学理念,把课堂当作知识的单向输出平台。在使用《新编阿拉伯语》授课时,对教材展开极为细致的剖析,从最基础的字母发音、语法规则,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词汇变形、修辞技巧,甚至深挖其背后的文化脉络,试图全方位覆盖知识要点。但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压缩了学生互动表达的时间。在众多高校的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长常常超过整堂课的四分之三。学生只能充当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主要的口语练习形式局限于跟读和简单的对话复述。就拿《新编阿拉伯语》中旅游主题单元的教学来说,教师在讲解问路、点餐等场景对话时,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语法知识,却未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互动实践时间。当学生身处真实的旅行场景,面对当地阿拉伯语使用者时,由于缺乏实际运用经验,常常大脑空白,无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有效的沟通技能。此外,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也较为突出。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对网络上丰富的阿拉伯语学习资源,如阿拉伯语广播、影视作品,以及真实场景下的对话语料利用不足。这导致课堂互动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口语教学陷入沉闷、低效的困境。

在考核评价环节,重笔试轻口试的倾向不仅极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还严重阻碍了口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在多数院校的阿拉伯语课程考核体系中,书面考试成绩占比高达 85% 以上,而口语考核不仅占比低,形式也较为单一。以某高校阿拉伯语专业的期末考试为例,口语部分仅占总成绩的 15%,且考核内容主要围绕课文朗读和对话背诵,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口语综合素养。在这种考核导向下,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书面知识的死记硬背中,反复背诵语法规则和词汇表,而忽视了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时,现行的口语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对学生表达的流畅性、逻辑性、应变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考查不够全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难以准确认识自身的口语短板,这进一步制约了口语教学互动的良性发展。当学生面对真实的跨文化交流场景时,往往难以自信、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际交际需求。

二、互动策略优化举措

情景模拟借助对真实生活场景的高度还原,打破了课堂的局限,为学生创造了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交流能力的环境,对提升口语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以《新编阿拉伯语》为蓝本,搭建起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场景,像人头攒动的阿拉伯集市、顾客盈门的餐厅、充满异域风情的旅行社等。在筹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梳理教材的核心内容,还需广泛收集真实场景中的常用词汇、句式,以及相关文化习俗。以模拟阿拉伯婚礼现场为例,教师除准备婚礼服饰、装饰道具外,还向学生讲解阿拉伯婚礼流程、仪式中的特殊用语,以及不同地区婚礼习俗的差异。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围绕婚礼祝福、仪式流程等展开对话,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灵活运用阿拉伯语,有效提升对真实语境的适应能力,深切体会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

小组讨论营造出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锻炼口语表达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围绕阿拉伯语教学的重点内容,设计兼具启发性与争议性的话题,如 “阿拉伯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现代科技对阿拉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等。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观点和见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问题分析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全班汇报,代表需清晰、有条理地阐述小组讨论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价。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公开场合运用阿拉伯语表达复杂观点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度沉浸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对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效果显著。教师挑选教材中的经典故事或对话,如《一千零一夜》中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的片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准备阶段,学生深入剖析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语言风格,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时,学生通过精准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生动塑造角色形象。在扮演阿里巴巴时,学生用机智冷静的语言和敏捷的肢体动作,展现角色在面对四十大盗时的勇敢与智慧。这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故事中的语言知识,还极大地增强了口语表达的感染力,深刻体会阿拉伯语言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三、互动策略实施成效与展望

在系统实施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策略后,阿拉伯语口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据统计,实施互动策略后,课堂发言学生比例从之前的不足 30% 跃升至 70% 以上。许多学生反馈,在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过程中,面对真实交流场景时的紧张感明显减轻。在口语测试环节,学生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发音准确性、词汇运用丰富度、语法正确性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升。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能够展现出对阿拉伯文化习俗的尊重和理解,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阿拉伯语口语教学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持续探索创新互动策略。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与阿拉伯语母语者进行实时互动,沉浸式体验地道的语言表达与文化氛围。例如,引入线上语言交流社区,开展跨国线上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跨国交流场景中锻炼口语。另一方面,开发更多与时代接轨的教学资源,将热门影视作品、社交媒体内容等融入课堂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阿拉伯地区热门影视剧片段展开讨论,或者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让课堂互动更贴近时代前沿。此外,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关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量身定制互动教学方案,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具备流利口语能力和卓越跨文化交际素养的阿拉伯语专业人才筑牢根基。

结语:

阿拉伯语口语教学在互动策略的探索与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效。多样化互动策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口语能力。未来,需持续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学互动方式,融入更多元的教学资源与技术,打造更高效的阿拉伯语口语课堂,助力培养更多具备优秀口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素养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1] 马福德。阿拉伯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2020,(34):112-113.

[2] 王晶。基于跨文化交际的阿拉伯语口语教学改革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2021,(18):125-128.

[3] 李慧。多媒体技术在阿拉伯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