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李浩

湖北建科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205

摘要: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市政道路作为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其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城市的有序运行。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深入识别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材料和环境等多层面的安全风险,并从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操作以及外部因素等维度剖析风险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涵盖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技术操作流程和应对外部干扰因素等针对性防控策略,以期为市政道路施工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识别;防控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建设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不仅改善交通状况,还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质量。然而,当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严重阻碍施工进度,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准确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保障市政道路施工安全,实现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1.1 人员层面风险​

施工人员作为市政道路施工的直接参与者,其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对施工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部分施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安全培训,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认识不足,极易在施工过程中因违规操作引发安全事故。例如,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高空作业,或在施工现场随意走动,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此外,人员流动管理不当也是一大风险因素。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周期长,人员流动频繁,新入职人员可能因不熟悉施工环境和流程,导致施工安全隐患增加。而频繁的人员变动也给安全培训和管理带来困难,使得安全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1.2 设备材料层面风险​

施工设备是市政道路施工的重要工具,设备故障将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一些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忽视对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导致设备老化、性能下降,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例如,起重机的制动系统失灵,可能引发重物坠落事故;搅拌设备的搅拌叶片磨损严重,不仅影响混凝土的搅拌质量,还可能造成设备故障,危及施工人员安全。同时,材料质量不合规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劣质的建筑材料,如强度不达标的钢材、不符合标准的水泥等,会降低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增加道路坍塌等事故的风险。​

1.3 环境层面风险​

自然环境和作业环境对市政道路施工安全有着显著影响。在自然环境方面,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大风、暴雪等,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增加施工安全风险。暴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引发坍塌事故;大风天气可能影响高空作业的稳定性,造成物体坠落。在作业环境方面,施工现场的布局不合理,如材料堆放杂乱、通道狭窄等,会影响施工人员的通行和设备的操作,容易引发碰撞、挤压等事故。此外,施工现场周边的交通状况复杂,车流量大,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风险。​

二、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成因分析​

2.1 安全管理体系层面​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是导致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部分施工单位虽然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有效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部门和人员相互推诿,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安全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使得安全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2.2 技术操作层面​

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和现场技术指导缺失,给市政道路施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部分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导致方案与实际施工脱节,无法有效保障施工安全。例如,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未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可能引发基坑坍塌事故。此外,现场技术指导缺失也会导致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增加安全风险。施工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可能无法正确使用施工设备和工具,或者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技术规范,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2.3 外部因素层面​

政策变动和社会干扰对市政道路施工安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政策的调整,如环保政策的加强、土地政策的变化等,可能导致施工单位需要调整施工计划和方案,增加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例如,环保政策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这可能会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社会干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投诉、阻工等行为,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导致施工人员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

三、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3.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强化监督是防控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安全考核机制,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3.2 优化技术操作流程​

优化施工方案和开展技术培训,有助于降低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要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此外,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能,减少因技术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

3.3 应对外部干扰因素​

为应对政策变动和社会干扰,施工单位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施工策略。在政策调整前,施工单位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政策变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和安全风险上升。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居民的诉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例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减少扬尘和污水排放。通过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干扰因素,为市政道路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结论​

研究发现,市政道路施工安全风险涉及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多个层面,其成因包括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技术操作不规范以及外部因素干扰等。为有效防控这些风险,需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技术操作流程和应对外部干扰因素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未来,随着市政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单位应持续关注施工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施工安全水平,确保市政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苏飞.基于LEC法的涉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评估[J].安徽建筑,2021,28(04):152-153.

[2]周波.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3):168-169.

[3]杨彦海.浅析道路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及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8,16(3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