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作者

鄢真真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在职业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当下,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它旨在打通中职与高职教育壁垒,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这一独特学制下的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如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变化、课程衔接等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现存问题,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为提升该培养模式下的班级管理质量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五年制;班级管理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成为了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有机融合了中职与高职阶段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起更具连贯性的成长阶梯。但实际推行过程中,班级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其管理模式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应对学生在五年长周期学习中不断变化的特点,怎样协调好不同阶段教学要求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展开深入探讨,探寻适宜的班级管理模式,助力中高贯通培养质量提升。

一、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心理与成长阶段差异

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跨越了较长时间,学生在此期间心理和成长阶段变化显著。初中毕业刚入学时,学生大多还保留着初中生的懵懂与依赖心理,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随着进入高职阶段,他们需要快速向更具独立性、专业性的学习状态转变,心理上要适应更高的学业要求和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班级管理难以用统一固定的模式去引导和规范。班主任需要不断调整管理策略,契合学生动态变化的心理特点[1]。

(二)课程衔接与教学差异

中职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传授,强调实践操作的规范性;而高职课程更侧重专业知识的深化拓展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理论深度和实践复杂程度都大幅提升。课程衔接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跳跃、难度的突变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困惑与畏难情绪,进而影响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和秩序。而中高职教师教学风格、方法往往存在差异,在班级授课时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导致课堂参与度不稳定、学习纪律较难维持等问题。

二、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从培养目标来看,要将中职阶段的基础技能培养与高职阶段的专业深化提升作为一个整体考量,确保班级管理举措能助力学生实现五年内循序渐进地成长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在管理规划方面,不能将五年分割开来,要统筹安排各阶段的班级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使其相互衔接、协同配合,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断层或冲突。同时,对班级学生群体也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关注整体的发展动态、风气营造等,以保障班级管理能围绕统一的、贯穿五年的核心目标有序开展。

(二)阶段性原则

学生在五年学习生涯中处于不同阶段时,其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需求有着明显区别。中职阶段学生刚从初中毕业,更需要引导其适应职业教育环境,培养基础职业素养,班级管理应侧重于规范行为、激发学习兴趣。而高职阶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专业方向明确,管理重点就要向鼓励自主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规划引导等方面转移。依据这样的阶段性变化去调整班级管理模式,能更精准地贴合学生各阶段实际情况,使管理措施更具针对性[2]。

三、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动态班级组织建设

动态班级组织建设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各阶段发展需求。在中高贯通培养的五年过程中,学生能力与发展重点不断变化,班级组织建设也应随之动态调整。例如,在中职阶段初期,班级可选拔组织纪律性强、有服务意识的学生担任班委,像让细心负责的同学担任生活委员,管理班级日常卫生、物资等事务,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规范。而进入高职阶段,随着专业课程增多、实践项目变复杂,此时可选拔专业成绩突出、有较强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进入班委队伍,如让擅长软件操作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助力大家提升专业技能。

(二)融合式班级文化营造

融合式班级文化营造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助力学生成长。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中职与高职阶段不同特色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并展现出来[3]。比如,在一个机械制造专业的中高贯通班级里,在中职阶段,着重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在教室设置展示区,张贴同学们钳工、车工等实操优秀作品的照片,激励大家扎实掌握基础技能。到了高职阶段,融入智能制造相关的前沿科技文化元素,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来班级开展讲座,介绍3D打印、智能机器人操控等新技术,组织同学们围绕这些内容制作手抄报展示在教室,让班级文化兼具传承与创新,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三)个性化学生发展引导

个性化学生发展引导能契合学生个体差异,助力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在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定期的学业测评、兴趣调研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4]。比如针对对电子商务专业感兴趣但性格内向、沟通能力欠佳的学生,一方面安排专业老师为其制定系统的线上营销知识学习计划,强化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安排实践活动,鼓励其先从幕后运营工作做起,像参与店铺网页设计、商品文案撰写等,待其逐步建立自信后,再引导参与线上客服模拟训练等沟通类实践,循序渐进提升综合能力,让班级管理更贴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路径。

(四)多元协同家校社沟通

多元协同家校社沟通是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能汇聚各方力量,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在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期间,学校可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校社协同。比如定期举办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会前,学校精心整理学生在各阶段的技能成果、实践作品等资料进行展示。会上,安排专业教师介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让家长明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路径。同时与社区交流合作,邀请社区组织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岗位,拓展实践空间,学校收集各方反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中高贯通培养“五年制”有着独特的教育优势,但其班级管理模式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本文分析了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构建原则与具体策略,旨在助力班级管理更好地契合学生五年成长需求。期望后续能有更多实践与研究投入其中,让班级管理更科学、高效,切实提升中高贯通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文彬.五年制高职班主任生本管理工作探究[J].职业,2022(19):44-46.

[2]许兴梅.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策略探讨[J].山西青年,2023(18):187-189.

[3]鲍滢羽.学习自我效能感视角下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28-31,39.

[4]徐玉.基于五年制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举措[J].现代职业教育,2021(38):206-207.

课题:本文系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一般课题“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中职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BJK20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