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作者

福尔开提江·吾麦尔江

塔里木大学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摘要: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仍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因素,影响着作物的种植效果,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和农户收入。在此基础上,对农作物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种子质量;提高措施

引言

农业是立国之本,而种子则是农业的根基。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在种植过程中,除杂除雄、采收把关不严以及病虫害侵袭等多个风险因素会对种子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种子质量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1.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分析

1.1.未及时去杂、去雄的风险

在作物栽培中,除杂和去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若不能及时剔除杂株及雄株,则会影响种子的产量和品质,缩短种期,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风险。在玉米和水稻中,除杂和去雄处理对种子质量和产量均有明显的提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对杂株、雄株的处理不及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及时剔除杂株及雄株是保证种子品质的关键。

1.2.收获不及时与把关不严的风险

作物的生长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壮,再从小到大的过程。然而,农作物种子收获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是收获时间。晚播可能导致种子成熟度不足,或者在自然条件下变质。二是天气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生育时期的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过早播种有可能造成作物不适应而造成生长障碍。三是种子质量。在播种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会造成作物种子过早成熟或过早成熟等问题。因此,及时发现和解决上述问题,对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1.3.种子质量及病虫害因素的风险

种子质量受到生产、收获和加工贮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种子质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步入新的高质量发展时期,对农作物品种和种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种子品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一样,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原因,很可能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就增加了生产的风险。例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赤星病、纹枯病等病害。大豆种子生产过程中易发生锈病、茎腐病等病害;水稻种子生产中易发生稻瘟、稻瘟等病害;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

2.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加强种子生产环节的管理

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为了保证种子的品质,在播种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科学、合理地规划生产环境;根据气候,土壤,水利条件,植物品种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安排,选用优质高产的种子为主要原料,同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情况,对种植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如温带季风气候,要选用耐寒性强的品种,如果属温带海洋性,就要选用耐盐碱性强的品种。第二,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的产量组织种子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不超产。另外,要严格控制种子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种子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后才能入库储存。如发现不合格的种子应立即处理。同时,对种子的包装,标识,标签,储存条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子的包装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标签上要有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和净含量等内容,在储藏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腐、防虫的工作,这样才不会影响到种子的品质。第三,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种子的分选、除杂、脱粒、烘干等工作。在播种前,要严格对种子进行消毒,及时清除田间出现的病苗、杂草,以保证苗木的健康生长。

2.2.严格管理种子生产和销售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核心。种子质量关系到种子生产销售全过程,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子生产销售环节实施严格的管理是保证种子品质的关键。在种子生产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从种子的选择,繁殖,收获,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来操作,不能有一点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种子的高质量,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种子的销售过程也是如此。种子的品质不仅取决于生产工艺,而且取决于销售工艺。如果销售环节出了问题,哪怕种子质量再好,产量和质量也很难保证。为保证种子生产及销售过程得到严格控制,需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加强生产和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这样就保证了他们在生产、销售方面的高标准,从而保证了种子的品质。另外,对销售人员来说,要加强对产品的了解,加强对客户服务的培训,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提供咨询和售后服务。第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生产及销售流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销售过程中,要保证种子来源合法、质量可靠、宣传材料真实可靠。第三,建立良好的销售记录和可追溯体系。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对消费者及农户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为优质种子的生产与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3.优化种子贮存条件

农作物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品质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有重要影响。然而,在播种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传播,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因此,在保证品质和降低种植风险的同时,必须优化贮藏环境。首先,合理调控贮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贮藏品质的关键技术。种子在储藏过程中极易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易发生霉变、变质或失去发芽能力。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保证空气的湿度和湿度,通常在5~15℃的温度下保持40%~60%。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壤水分和温度的波动,使其萌发能力增强。其次,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要注意容器的选择和处理,以确保种子质量;为了保证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状况,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常用的贮藏物有纸袋、塑料袋、密封瓶等。另外,在储藏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和监督,清除不合格的种子和杂物,确保其纯净度和完整性。此外,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筛选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种子质量的检测主要从发芽率、纯度、湿度和营养成分几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种子质量的检测,剔除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保留优质种子,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总结了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种子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强种子生产环节的管理、严格管理种子生产和销售过程、优化种子贮存条件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子质量,从而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炳彦,王静,杨玉菊.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种子科技,2024,(1):113-115.

[2]傅玉霞.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5):89-91.

[3]刘晋,王学林,李皓,等.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对策探究[J].种子科技,2022,40(24):124-126.

[4]花澄友,李琦.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现代园艺,2022,45(18):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