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作者

张颖颖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 100176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十分重要。计算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的局限,计算题的抽象内容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通过图形的变化和观察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小学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数形结合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理解算理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初级阶段,对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而算理知识是数学计算题计算的核心,是数学计算的本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高。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能够借助直观的图形展示,将抽象的算理知识具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于算理知识学习的效率。

(二)有助于掌握算法

算法是小学数学计算题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计算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复杂的算法,不清楚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和来源。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计算题计算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引入点子图或方格图等图形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点子图变化转化为计算步骤,能够明确计算步骤,清晰看到运算的过程和结果,掌握算法背后的逻辑,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直观的图像相结合,在图形变换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图形与计算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立体的图形转化为抽象的知识,通过立体图形的变化掌握抽象数学知识原理,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1]

二、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图形资源,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点子图、方格图等,借助图形为学生直观展示计算题的加减乘除运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直观理解计算题的算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直观的图形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深入理解算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算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算理的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形变化和移动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加减乘除的变化情况,理解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

(二)借助直观图形辅助理解算理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抽象事物难以想象和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实物为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可以在实物演示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概念,直观看到小学数学计算的过程和结果,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相关的实物教材,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计算。比如,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方块,引导学生通过小方块的组合变化,理解乘除的计算。[2]

(三)利用图形表征促进算法掌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的展示和变化让学生直观看到算法的步骤和执行过程,加强学生对计算过程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形的变化转换,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加减乘除不同算法下图形数量的变化,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和计算步骤,增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在复杂计算中运用图形分解策略

一方面,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不成熟,对于复杂的计算存在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计算步骤,掌握数学计算方法。通过将复杂问题图形化,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将图形转化为计算,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计算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复杂的计算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解计算,通过图形将复杂的计算题分解为简单的计算题,对简单的计算题进行逐步计算,最终得出计算结果。在分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了解计算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数学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式,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结合实际问题,深化数形结合应用

数学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相关的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计算题,增强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熟悉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购物活动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价值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3]

(六)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数形结合教学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计算题计算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图形的变化,让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在计算过程中图形的变化和特征,深入理解图形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的变化理解计算过程中数值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能够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减少教师对实物教学材料的需求,多媒体技术还能够完成许多实物教学无法完成的功能,为学生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将抽象的图形变化实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互动性强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制作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计算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小结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图形变化,借助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题背后的原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探索,创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形结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汉民.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29):25-27.

[2]宋静.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J].数学之友,2023,37(06):58-59.

[3]蒋崇慧.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J].亚太教育,2025(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