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宋琳琳
莆田市荔城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摘要:本研究聚焦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与深度学习的内在关联,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实践路径。文章详细阐述了构建富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优化教师支持策略、创设多元材料供给机制、建立开放性观察评价体系、促进家园协同互动氛围、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等六大实施措施。研究表明,在尊重幼儿主体性基础上的户外自主游戏,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幼儿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户外自主游戏;幼儿;深度学习;教师支持;环境创设;主体性
引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然而,当下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户外活动时间不足、游戏自主性缺失、学习深度不够等问题,部分幼儿园过度强调结构化学习活动,忽视了户外自主游戏对幼儿深度学习的独特价值。深度学习作为一种超越表层记忆、强调理解与迁移的学习方式,与幼儿的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紧密相连。户外环境以其开放性、多样性与自然属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与探索机会,成为促进深度学习的理想场域。
一、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重要价值
(一)自然探索激发认知深度
户外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直接接触自然世界的宝贵机会,使其在与泥土、植物、昆虫、天气变化等自然元素的互动中获得第一手经验[1]。幼儿触摸树皮粗糙的质感,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路线,聆听雨滴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风吹过面颊的温度,这些多感官体验构成了认知发展的基础。与室内结构化活动相比,户外自然环境中的探索学习具有不可预测性与开放性,幼儿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框架,形成更为深刻与稳固的理解,从而实现认知的纵深发展。
(二)同伴互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户外空间的开放性与流动性,为幼儿创造了丰富的社会性互动机会。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室内活动,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的社交圈扩大了约40%,交往持续时间延长了近一倍。在搭建树枝小屋、挖掘沙坑水道、组织体育竞赛等自发性游戏中,幼儿需要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与合作,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促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深度的社会性互动,使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规则的重要性,学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形成初步的民主意识与责任感,为未来社会适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复杂问题解决培养思维广度
户外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与多变性,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问题解决机会。当幼儿尝试在不平整的地面上搭建稳固的积木塔,利用有限材料搭建能够漂浮的小船,或寻找在雨天保持干燥的方法时,他们正在经历复杂的思维过程。观察表明,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面临的问题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这种开放性探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韧性,使其形成广阔的思维视野与创新意识。
二、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实施措施
(一)生态式户外环境营造:多层次探索空间构建
生态式户外环境营造是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条件,需从地形变化、自然元素融入、区域功能划分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园所可利用地形高差创设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如采用微地形设计理念,在平坦区域人工堆筑小山丘、挖掘浅水池、设置缓坡道,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貌特征。我们发现,地形变化能激发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当幼儿攀爬、滑行、跳跃于不同高度时,其对空间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刻[2]。
自然元素的融入应注重多样性与季节变化,精心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品种,确保四季有景、花果飘香。研究显示,一处理想的户外环境应包含至少15种以上的植物种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石块、原木、树桩等非规则自然材料的摆放需遵循“自然散点法”,避免过度人工化的排列,营造接近自然的氛围。
区域功能划分应兼顾开放性与私密性,既设置开阔的奔跑区、集体游戏区,也保留安静的角落空间、隐蔽的观察点。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幼儿园在围墙边设置了“树洞小屋”——利用老树干挖空制成的半隐蔽空间,成为幼儿最喜爱的独处与小团体交流空间。在材质选择上,应避免过度使用塑料材质的固定游具,增加可变性强的半成品材料,如木板、竹竿、麻绳、石块等,为幼儿自主建构提供可能。环境设计还需关注安全与风险的平衡,适度保留“可控风险区”,让幼儿学习自我保护与风险评估能力。生态式户外环境不仅是活动场所,更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其设计理念应随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完善。
(二)分层递进支持策略:教师角色精准定位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需根据幼儿游戏发展水平与需求进行分层递进。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支持应是“若隐若现”的存在,既不过度干预破坏幼儿自主性,也不完全放手导致游戏浅层化。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三层四维”支持模型,为教师提供行动指南。
第一层为“环境预设支持”,教师根据前期观察分析幼儿兴趣点与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预设环境与材料。例如,发现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后,教师可在花园区域增设放大镜、观察记录本、图鉴等工具,为深入探索创造条件。这一层支持需注意材料的开放性与挑战性,避免过度具象化导致幼儿想象空间受限。
第二层为“互动式引导支持”,当幼儿游戏遇到瓶颈或出现低水平重复时,教师通过提问、假设情境或引入新元素等方式,引导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关键在于把握介入时机与方式,我们采用“等待-观察-介入-退出”四步法,确保教师介入恰到好处。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幼儿搭建树枝小屋遇到困难时,并未直接提供解决方案,而是以“我发现工地上的工人用绳子把木头绑在一起,会很牢固”的方式提供间接启示,随后迅速退出,让幼儿自主探索解决方法[3]。
第三层为“反思性深化支持”,教师通过组织小型分享会、记录展示、问题探讨等方式,帮助幼儿将游戏经验概念化、系统化。这一层支持注重语言的精准性与开放性,避免简单评价,多使用“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如果遇到……你会怎么做?”等促进思考的问题。
在四个维度上,教师支持贯穿认知发展、社会交往、情感表达与创造探索全过程。实践证明,分层递进的支持策略能显著提升户外自主游戏的深度与持续性,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意识。教师需通过系统观察与反思,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在“支持”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材料生成循环系统:多元化资源持续供给
户外自主游戏的深度发展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材料支持,建立材料生成循环系统是确保持续探索的关键。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性配置”模式,循环系统强调材料的动态更新、组合创新与可持续利用。
材料来源应多元化,包括自然采集、社区捐赠与专业购置三大渠道。自然采集材料如树枝、石头、种子、落叶等,具有季节性变化特点,教师可组织幼儿定期开展“自然探宝”活动,体验发现与收集的乐趣。一个创新做法是设立“自然材料银行”,幼儿可将采集的材料“存入”,需要时“取用”,培养资源共享意识。社区捐赠材料主要来自家长与社区企业,如废旧轮胎、木板、纺织品边角料等,这些材料经过安全处理后,成为极具创造性的游戏资源。我们发现,非结构化的废旧材料往往能激发幼儿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一组纸箱在幼儿手中先后变成“宇宙飞船”、“海底隧道”与“恐龙博物馆”。
(四)动态发展性评价:多维度学习轨迹记录
动态发展性评价是反映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重要工具,打破了传统静态评价的局限,关注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与发展轨迹[4]。
五个维度包括认知探索、社会互动、情感表达、创造实践与身体发展,每个维度下设若干观察指标。如认知探索维度关注幼儿提问质量、思考深度、知识连接等;社会互动维度关注合作意愿、冲突解决、规则意识等。这些指标不以结果论英雄,而是注重过程中的能力表现。
三个层次的评价包括日常观察记录、阶段性总结与长期发展追踪。日常观察采用“抽样聚焦法”,每天选取6-8名幼儿进行重点观察,使用纸笔记录、照片视频、录音等多种方式留存证据。教师们开发了便携式“口袋观察本”,随时记录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精彩瞬间与关键对话。
(五)家园协同互动策略:共创支持体系
户外自主游戏的深度学习效果需要家园协同来巩固与拓展,构建富有成效的家园协同互动策略成为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家园协同不是简单的家长配合,而是建立平等互惠的伙伴关系,共同为幼儿创造一致的游戏支持环境。设计“户外游戏接力卡”,记录幼儿在园中开展的自主游戏,建议家长在家中或社区环境中延续与拓展。例如,幼儿在园中对蚯蚓产生兴趣后,家长可在周末带领孩子到公园继续探索,并用照片记录新发现。园所每月举办“家园游戏故事会”,幼儿与家长共同分享户外游戏经历,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六)区域文化资源融入:本土特色游戏创生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资源为户外游戏提供了丰富素材,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地方情怀。教师深入挖掘当地传统节庆、手工艺、民间游戏等文化元素,转化为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如江南地区的园所将传统纺织文化引入户外游戏,设置“小小织布坊”,提供各种植物纤维、简易织布工具,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从采集、处理到编织的全过程;西北地区的园所则融入皮影文化,在户外设置“阳光影子剧场”,幼儿利用自然光影与简易道具创作故事。民俗文化的融入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在幼儿游戏中焕发新活力。
结束语
户外自主游戏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与发展平台。未来的幼儿教育应更加重视户外自主游戏的价值,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创设有利于深度学习的环境与条件,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也为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曹志超.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与支持策略[J].教育观察,2024,13(18):76-79.
[2]车国妍.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中班幼儿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
[3]张琼.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4]栗晓婧.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特征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