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胡海涛

浙江省宁海县观澜小学 315613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逐步推进与落实,如何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展开课堂教学成为了各学科教师共同探究的课题。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充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以及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尝试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为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具体策略分析

引言:“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可以为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既有利于给予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新鲜感,又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切实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教”指的是教学目标、“学”指的是学习结果、“评”指的是形成性评价,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创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推动小学生的全方位进步。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习惯于在课堂上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会就如何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展开课堂教学,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效性参考,助力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开展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渗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必要性,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目标是整个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方向,但是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时候仅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设计,忽视了学生的学情特点,有的教师则是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制定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再如,“教学评”在课堂上的占比不均,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忽视了“评”的重要性,也不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使学生的学习路径不清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该设计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学数学课堂都存在教学问题设置过于零散、活动缺乏秩序、教学内容单调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学”变得较为低效。

二、“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确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积极研读“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然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然后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要深入解读新课程教学标准,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特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工具,切实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以“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并将目标进行分层,通过一步步深入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取得进步。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的内容设置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是知识目标: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二是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具备发现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依据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三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使得学生意识到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利用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评价,充分保证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习惯于采用讲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大部分课堂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仅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于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更加契合教学评一致性目标的具体策略,利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策略带给学生课堂新鲜感,引领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学到知识、提升能力。

以“面积”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并学会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为其之后学习计算图形面积做好铺垫。课堂上,教师可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直观教学情境,为学生直观展示数学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利用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实施启发式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后,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最终学习效果展开教学评价,以指引学生不断向前,真正进步,逐步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

(三)创新教学评价,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和教学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既要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指明方向。具体来说,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真正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教的教育目的。

以“三角形”教学为例,在讲解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探究“三角形内角之和”,给予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并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的过程中,通过巡回观察的方式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接着,教师可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实施教学评价,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体现教学评价的层次性,确保教学评价的公平性。此外,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合作表现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等情况做形成性评价。最后,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如引导学生依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帮助学生养成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好习惯,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数学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选择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可以在有趣有效的数学课堂上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可以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扎实学习基础,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敏.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5, (07): 61-63.

[2]曾文秀. “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新教育, 2025, (05): 109-110.

[3]路灿灿. “教——学—评”一致性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思考 [J]. 成功, 2025, (05): 85-87.

[4]房豆豆. 数字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考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 (01): 78-80.

[5]刘其勇.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36): 18-21.

[6]周培红.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之友, 2024, (24): 3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