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研究
程小艳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摘要:作业具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反馈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动态评价教学实效等功能,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创新思维、实践创造等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育人作用。文章就双减背景下如何加强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展开研究,先分析原则,后提出策略,旨在以双减政策为指导强化地理作业的育人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
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吸收与内化、迁移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交织、相互促进。以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在构建高品质课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管理课后作业,有助于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但目前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与管理上存在错误的认知,过于侧重作业数量以及习惯布置机械化、无效化与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严重削弱作业的育人功能。在此背景下,双减政策强调,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基于此,新时期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要聚焦双减政策,实现有针对性且有效地创新,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一、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要有的放矢,以此为基础方可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故,教师在实际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过程中,应遵循针对性原则,即针对教学目标明确作业目标,针对学生学情明确作业内容,针对学生需求明确作业难度与数量,切实减少套卷和套题的使用,确保作业在符合学生共性需要的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使所有学生通过作业均能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1]。
(二)趣味性原则
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作业的完成质量,因此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应坚持趣味性原则,以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实践类作业,使作业不再以单纯的书面形式存在,而是“动起来”或“活起来”,让学生通过作业能够获得丰富且深刻的体验感,切实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三)核心素养导向原则
素质教育视域下,以双减政策为指导的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要具备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功能,以突出地理作业独特的育人价值。据此,教师要谨遵核心素养导向原则,使学生通过地理作业既能够对地理知识形成综合认知,以及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又能够实现地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策略
(一)分层化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多加布置分层化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的要点应聚焦在内容难度与作业数量两个方面[2]。以“地貌的观察”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先预设“地一”与“地二”两组,随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数据展开智能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学生的基本学情,将重难点知识掌握不透彻以及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薄弱的学生划入“地一”组,将初步达成课堂学习目标以及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纳入“地二”组。针对“地一”组,作业可以相对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如“地貌观察的顺序___?”“地貌观察的内容___?”“举例说明坡度、坡向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针对“地二”组,作业可以能够引导学生“跳一跳”的综合题为主,如“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根据八达岭线路段的地形地貌,将线路设计成了‘人’字形,如图1。根据已知信息思考甲、乙、丙、丁四地中能够直接看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并说出甲与丁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甲、乙两地的坡度,并说明原因?说一说‘人’字形铁路线设计可以降低坡度的原因?”
(二)生活化作业,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并非简单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熟练且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教师无论是设计课堂教学还是课后作业,均应清楚地意识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现实生活。故,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注重设计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问题与社会现实问题,让学生将地理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一方面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社会意识[3]。例如,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教师可以站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角度,指导学生课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身边的环境问题,并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最后以PPT的方式呈现问题并系统化地表明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三)实践化作业,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实践型作业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与运用地理知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这一学科在现实世界的价值作用。因此,教师在双减政策指导下要合理设计和管理实践型作业,将学生从单一的书面作业中“解救”出来,使其在作业驱动下“动”起来,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与体会。例如,面对“常见天气系统”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设计一周气温变化的跟踪作业,要求学生记录某一周的天气情况,根据自己记录的各项数据,结合天气预报探究气温变化的原因。又如,教师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可要求学生制作环流模型,根据模型描述大气环流。学生在此作业中,深刻且更加直观地认识了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了解赤道低压以及极地高压的形成原因[4]。
(四)跨学科作业,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
双减背景下跨学科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融合起来,还能够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提升。教师在设计与管理高中地理作业时,应以“地理+”为着眼点,通过跨学科作业巧妙地促进地理与政治、美术、历史、科技等学科结合[5]。例如,针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课,教师就可将地理、美术、科技结合起来,设计绘图类的跨学科作业。如要求学生直接手绘,或者利用电脑绘图软件绘制“黄河”和“长江”河流地貌的发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双减背景下中学地理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发现,教师要想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应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和核心素养导向原则,并将重点放在分层作业、生活化作业、实践型作业与跨学科作业方面,以通过精心和精细设计的地理作业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旭.“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单元作业的优化设计——以“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J].求知导刊,2024,(20):113-115.
[2]王毅.“双新”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作业的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25,(05):50-52.
[3]钱慧.“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周末实践作业的设计——以“观察家乡的地貌”为例[J].地理教育,2024,(S2):168-170.
[4]张英歌.“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教育界,2023,(31):20-22.
[5]张海福.“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的策略[J].智力,2022,(15):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