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收费处的管理及稽查工作
杨音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4
摘要:公立医院收费处作为医院资金流入的核心部门,其管理与稽查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收费处管理的核心内容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与漏洞,并结合稽查工作的机制设计,提出优化路径。通过强化内控体系、完善技术手段、提升人员素质等措施,构建“管理—稽查—技术”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为公立医院收费管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立医院;收费处;管理;稽查
一、引言
公立医院收费处是医疗服务与财务管理的关键交汇点,承担着医疗费用收取、票据管理、退费审核等重要职能。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及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收费处面临的资金风险、操作漏洞和监管压力日益复杂。据统计,我国公立医院年门诊量已超30亿人次,庞大的资金流量对收费处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票据管理混乱、现金挪用、退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亟需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稽查机制加以解决。
二、收费处管理的核心内容与现状分析
1.资金与票据管理
1.1现金管理风险
收费员每日需处理大量现金,若缺乏严格的缴存制度,易出现挪用或延迟上缴问题。例如,部分医院采用“备用金制度”,但备用金未实现动态监管,可能被用于非正当用途。
对策建议:推行“日清日结”制度,要求所有现金收入按银行缴款时间实时结算,并利用保险箱暂存未缴款项;同时,将备用金管理单位从个人调整为窗口,减少个人操作空间。
1.2票据管理漏洞
纸质票据的领用、核销缺乏全流程监管,易导致票据遗失或重复使用。例如,某医院因未登记票据号码,出现收费员私藏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况。
对策建议:全面推广电子票据,通过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实现申领、开具、核销全流程数字化,杜绝人为篡改;对纸质票据实行“编号登记+双人核验”制度。
2.退费与权限管理
2.1退费操作风险
退费流程依赖人工审核,易因“小微权力”滥用导致违规退费。例如,部分收费员对内部人员放宽退费手续,或未经科室确认直接操作退费。
对策建议:在HIS系统中设置“原路退回”机制,要求退费方式与缴费方式一致(如原卡退回);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审机制,退费需经医生、科室及财务三方确认。
2.2系统权限漏洞
收费员账号密码泄露可能导致他人冒用身份操作。某医院曾发生因密码简单被破解,导致账目异常的事件。
对策建议:强制要求密码定期更新,并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登录);设置操作日志追踪功能,记录所有账户的登录及操作行为。
3.信息化与支付方式革新
自助终端、移动支付的普及减少了现金收付压力,但也带来系统接口不稳定、数据孤岛等问题。例如,医保结算系统与医院HIS系统对接不畅,导致重复操作和账目混乱。
对策建议:推动系统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台;引入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并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三、稽查工作的机制设计与实施难点
1.稽查工作的核心职能
1.1资金流向监督
通过每日稽核报表、票据存根与系统数据的比对,确保账实相符。重点核查退费票据的完整性及审批手续,防止虚假退费。
1.2流程合规性审查
对收费员操作规范性进行抽查,如密码保护、离岗锁屏等;审核大型设备采购、高值耗材使用等经济活动的合规性。
2稽查实施的难点与矛盾
2.1人员素质不足
部分稽核人员缺乏财务与医疗复合知识,难以识别隐蔽的财务漏洞。某医院因稽核员未发现“溢库”耗材收费问题,导致年损失超百万元。
2.2技术手段滞后
传统人工稽核效率低,且难以应对海量数据的分析需求。例如,退费记录的抽查比例不足10%,漏检风险高。
2.3 人力资源配置失衡
多数公立医院稽核岗位编制不足,1名稽核员需覆盖数百个收费窗口,导致抽查比例偏低。根据《2023年全国三级医院财务内控调研报告》,仅38%的医院能达到每日100%账目核对,其余依赖抽样稽核,漏检风险显著。如某地市医院因稽核员人力不足,将退费稽核交由收费组长代管,导致“自查自纠”流于形式,两年内发生集体舞弊案件,涉及金额230万元。
2.4跨系统数据壁垒
医院HIS系统、财政票据系统、医保结算系统之间数据接口不统一,稽核时需人工跨平台比对,易出现信息滞后或遗漏。例如,某患者使用医保卡缴费后因系统延迟未及时冲销账户,稽核员未能发现重复结算问题。
3.优化稽查效能的路径
3.1专业化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稽核技能培训,内容涵盖财务审计、医疗政策及信息系统操作;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联合信息科、医务科开展专项稽查。
3.2智能化技术应用
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自动筛查异常交易(如频繁退费、大额现金交易);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核验票据真伪。
3.3构建“人机协同”稽查模式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应用:部署RPA机器人自动完成基础数据比对(如票据号码、交易时间),释放人力用于复杂问题分析。上海市某医院引入RPA后,每日对账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AI语义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解析退费申请中的文本描述(如“误缴费”“取消治疗”),自动关联临床科室确认记录,识别虚假退费理由。
3.4建立稽查结果闭环反馈机制
推行“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回头看”三步法:将稽查发现问题分类为“系统漏洞”“操作失误”“主观违规”三级,分别对接信息科、财务科、纪委处理;
要求责任部门5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方案,并在HIS系统中增加相应防控模块;
次月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复查,形成管理闭环。案例:广东省某医院通过该机制,2023年退费违规率从7.2%降至1.5%,整改完成率达92%。
3.5引入第三方审计与交叉稽查
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开展年度财务审计,重点核查收费处资金流向;建立区域医院联盟,实施跨院交叉稽查(如A医院稽核员抽查B医院账目),避免“熟人社会”干扰,增强稽查客观性。
四、优化管理与稽查协同发展的路径
1.制度层面:构建闭环内控体系
制定《收费处操作规范手册》,明确各岗位职责与操作流程;建立“风险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定期评估资金安全、票据管理等风险点。
2.技术层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全面接入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实现票据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开发“智慧稽核平台”,集成资金流、票据流与业务流数据,支持实时预警。
3.文化层面:强化廉洁教育与激励约束
开展常态化警示教育,通过案例剖析提升收费员法律意识;将稽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对合规表现优异的团队给予奖励。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收费处的管理与稽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制度、技术、人员三方面协同发力。未来,随着DRG支付改革和智慧医院建设的推进,收费管理将更加依赖数据驱动与智能决策。通过持续优化内控机制、提升稽查技术含量,公立医院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霞.公立医院财务收费处的管理与稽核工作分析[J].中国产经 . 2024 (12) :113-115.
[2]张海涛.信息化背景下公立医院收费管理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23 (21) :99-101.
[3]张杰.刍议公立医院收费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重塑[J].商讯 . 2023 (04):176-178.
[4]廖琪梅,屈景辉,高新锁.智能化医院门诊收费稽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 . 2008 (12)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