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任岩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摘要:传统的纸笔考试不能满足我们对教育目标的培养需求。而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可以评价学生能做什么,甚至可以评价学生表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作为有互动过程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受到重视与推广。《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在几何教学中的体现
(一)空间观念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空间观念需通过抽象、想象、运动与描述等能力体现。以《多边形面积》单元为例,教学需超越公式记忆,关注学生通过操作探究理解图形本质。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师创设校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规则与不规则图形,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设计表现性任务——“猜想并验证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剪拼、数格、推理等多元路径,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对应关系。当教师抛出“无法剪裁的丝巾如何求面积”时,学生迅速调用操作经验,提出“直接测量底和高”,体现从具象操作到抽象应用的思维进阶。随后通过对比同底等高图形面积,引导学生归纳规律,并结合生活场景设计图形拼画任务,实现数学与美育的融合。
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在于设计能外显思维过程的任务。如《方与圆》一课,教师以传统窗花为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方圆组合图形阴影面积”的数学问题。任务实施中,学生发现“圆内接正方形面积”的求解难点,教师并未直接讲解,而是组织学生通过几何直观与推理自主突破:有学生利用正方形对角线性质,将图形旋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推导出“面积=对角线²÷2”的结论,教师辅以动态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维度转换的认知。课堂尾声,教师将方圆关系升华至为人处世哲理,实现数学思维与德育的有机统一。此类设计通过开放性任务激发学生探究,在猜想、验证、迁移中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二)表现性评价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圆柱体积》教学中,教师调整传统操作验证的普适性要求,针对学生已有长(正)方体体积探究经验,设计进阶任务:猜想公式后,通过分析体积与半径、高的函数关系反向验证。例如有学生将圆柱底面无限细分后重组为长方体,利用二维展开图解释三维体积公式;另有学生通过降维思想,将圆柱转化为圆周长与高的乘积模型。这种逆向推理促使学生跳出操作层面,聚焦数学本质关联,在维度转换中提升量感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表现性任务需紧扣学科大概念设计。如圆锥教学后,学生自发提出“如何从圆柱中切出最大圆锥”“锥柱体积关系是否适用于棱柱”等拓展问题,教师顺势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问题链驱动下,通过经验迁移、模型重构实现认知螺旋上升。这种基于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获取转化为能力生成过程,有效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对学生能力检测的重要性
(一)表现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检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过程中,我们没有进行卷子的测试,而是设计了一个情景剧,以小明请小伙伴一起庆祝生日为背景;包括几大板块,第一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第二如何合理的规划路线才能最省时,第三去超市买菜(关于小数的加减乘除的计算),第四根据人数去平均分蛋糕,第五聚会中的小游戏抽彩球表演节目。这个情景剧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他们为了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会积极去准备查阅资料,在表演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的知识。例如:去超市买菜一个学生直接利用估算带上了足够的钱。而陪同他一起去的学生在交钱的时候很快的计算出了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小数的计算在体验中得以复习和巩固;怎样合理安排时间中学生们尽可能的在同一个时间段分头去干不同的事情,体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本情景剧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感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等。
(二)表现性评价在设计作业中的应用
课后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每单元结束后我们都要出一个评价量表。让学生自我评估,本单元哪些知识点你掌握的比较好?哪些任务或作业对你来说是最具挑战性的,为什么?并且画一张单元式思维导图,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总结。《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写到,要求学生对他们过去和当前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很重要,只有通过自我评估,学生对要掌握的任务、指标和标准才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才能据此了解学生所获得理解的复杂与准确程度。[1]
三、表现性评价对线上教学的重要性
前疫情时代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们制定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方案,方案里包括精美的图片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孩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版块是小小情报员,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作为抗“疫”小斗士的我们,统计你最关心的城市每天新增、累计确诊、累计治愈、累计死亡的病例,绘制统计图。并且让学生写一写绘制统计图遇到的困难和根据数据你想说的话。我们的这个设计想让学生既巩固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又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因为每天要记录数据,所以他们每天会定时定点的去关注新闻。在看他们写的话中,有不少学生都写下了对白衣天使的敬畏之情。我们利用腾讯会议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绘制过程。孩子们都表现了很高的积极性。
紧接着我们又进行了第二个主题,还是绘制统计图这次的对象就是选择我国一个省市不同时段或多个省市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并且留出了一个互动空间,和爸爸妈妈聊一聊,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最令人难忘的故事以及你想对白衣天使说的话。这次的学习方案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有的孩子会私信问我绘制统计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针对孩子们的困惑我们也专门录制了微课,让孩子们通过看微课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自己的疑惑。
我们的第三个主题让孩子们都有一份责任,深知抗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非常辛苦,自己也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自己在购物网上买东西为背景。不同店铺价格不同,有的店铺搞促销活动,有的店铺有满减活动,用100元能买几样你最想买的东西,请你用箭头的方式,设计出属于你的流程图。并且用你买的东西装饰你的购物架。孩子们对这个方案很感兴趣,交上来的作业也是五花八门。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学生当他对某个学科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想方设法地去解决这学科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作为逻辑严密的自然科学,数学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义,定理及运算规律的简单记忆,而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不断提。
无论是前疫情时代还是后疫情时代的数学教学。表现性评价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与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要素关联密切,教师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入手,在课堂中设计合理的表现性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1] [美]格兰特·威金斯,[美]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