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常态化深调模式下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景修涛 常小龙 徐贝贝 孔晓龙
河南京能滑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 安阳市滑县 456400
1 火电厂深调模式概述
火电厂深度调峰(深调)模式是指机组长期在额定负荷 30% 以下运行的状态。这种工况与机组设计的经济运行区间存在显著差异,通常会导致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核心系统偏离最佳工作状态,从而引发燃烧不稳定、蒸汽参数波动、设备磨损加剧等多系统风险。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深调工况下必须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包括优化燃烧调整、加强设备监测、调整辅机运行参数等。此外,深调还会对机组的热效率、污染物排放产生不利影响,需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补偿和优化。因此,深调模式不仅对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也对电厂的智能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2 核心风险分类及具体表现
2.1 锅炉系统风险
锅炉系统在运行中存在多重风险,其中燃烧稳定性差是突出问题。低负荷运行时,炉膛温度下降,易引发“灭火、放炮”现象,尤其燃用劣质煤时,煤粉着火困难,可能导致不完全燃烧,影响燃烧效率。此外,受热面腐蚀与结焦问题也较为严重。烟气速度降低时,尾部受热面如空预器、省煤器易积灰,同时烟气中 SO 等腐蚀性气体凝结,导致低温腐蚀;局部热负荷过高时,还可能引发结焦,影响传热效果。同时,汽温波动大也是一大隐患。低负荷时,过热器、再热器吸热量减少,易导致汽温偏低,进而影响机组的安全输出与稳定运行。
2.2 汽轮机系统风险
汽轮机系统在低负荷运行时面临显著风险。通流部分易出现积盐与腐蚀问题,由于蒸汽流速降低,蒸汽中携带的盐分易在叶片、隔板等关键部件沉积,不仅影响通流效率,还可能堵塞流道,降低机组出力。同时,湿蒸汽区扩大,液态水滴对叶片的冲刷可能导致水蚀,缩短设备寿命。此外,轴系振动异常也是一大隐患。低负荷时机组轴承载荷分配发生变化,易导致轴系临界转速偏移,引发振动超标,长期振动可能损坏轴瓦、密封件,甚至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2.3 辅机系统风险
辅机系统在低负荷运行时存在多重风险。风机、泵类设备如送风机、引风机、给水泵等,在偏离设计工况的低负荷下,易进入失速或喘振区域,导致风压、流量剧烈波动,严重时引发设备强烈振动甚至损坏,影响机组安全运行。此外,脱硝系统效率显著下降也是突出问题。低负荷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往往低于脱硝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通常为 280∘C-420∘C ),导致脱硝效率锐减,难以满足环保排放标准。同时,催化剂长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会加速其老化和失效进程,缩短使用寿命,增加运维成本。
2.4 电气系统风险
电气系统在低负荷运行时面临多重风险,其中厂用电稳定性下降尤为突出。由于机组自用电率升高,且辅机启停操作频繁,厂用电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易出现波动,这种波动不仅影响设备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威胁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此外,发电机端电压波动也是一大隐患。低负荷时,发电机励磁系统的调节难度显著增大,导致端电压难以维持在额定值附近,可能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
3 针对性应对措施
3.1 锅炉系统应对
锅炉系统应对策略需多措并举以确保高效稳定运行。首先,优化燃烧调整是关键环节,通过应用“浓淡燃烧”技术显著提升局部炉膛温度,同时精准控制一次风速与煤粉细度,并在必要时投用天然气等助燃剂,保障燃烧过程的稳定性与效率。其次,加强受热面维护不可或缺,定期采用蒸汽与声波相结合的吹灰方式清理尾部受热面,有效防止积灰和低温腐蚀,同时密切监测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及时调整配风比例以防范结焦现象。最后,稳定汽温控制同样重要,通过投用喷水减温器进行微调,并在需要时运用“烟气挡板调节”或“摆动燃烧器”等技术手段,合理分配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吸热量,确保汽温
始终处于最佳运行区间。
3.2 汽轮机系统应对
为应对汽轮机系统风险,需做好通流部件的维护工作。应定期对汽轮机通流部分进行清洗,可采用高压清洗或化学清洗等方式,有效清除积盐,恢复通流效率;同时优化蒸汽参数,严格控制湿蒸汽区的范围,以最大限度减少叶片水蚀的风险。此外,加强轴系监测也是关键措施。必须实时监控轴系的振动情况及轴瓦温度,并定期进行振动频谱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应及时调整轴承间隙、控制润滑油温度等,确保轴系振动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因振动超标而损坏轴瓦或密封件。
3.3 辅机系统应对
针对辅机系统风险,需优化其运行方式。应积极采用“变频调节”技术,通过调整风机、泵类设备的转速,使其运行在高效区间,提升运行效率并减少失速/喘振风险;同时避免单台辅机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必要时可采用“两机一运”等运行模式,提高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此外,保障脱硝系统在低负荷下的有效运行也至关重要。可通过投用“烟气再循环”、“省煤器旁路”等装置来提高进入脱硝系统的烟气温度;或者选用具有更佳低温活性的脱硝催化剂,确保在低负荷工况下脱硝效率仍能维持较高水平,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3.4 电气系统应对
为稳定厂用电系统,需合理安排辅机启停顺序,避免短时间内集中启停对厂用电造成冲击。同时,可投用静止式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以快速响应负荷变化,有效稳定厂用电的电压和频率,保障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此外,优化发电机调节也是关键措施。应加强励磁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期对励磁调节器进行校验和测试,确保其在低负荷工况下仍能精确调节,使发电机端电压稳定维持在额定允许范围内,从而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3.5 日常管理强化
强化日常管理是应对深度调峰挑战的重要保障。首先,必须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深调工况下可能出现的炉膛灭火、辅机喘振、轴系振动超标等典型风险,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人员熟悉预案,提高实战能力。其次,应加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积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锅炉炉膛温度、汽轮机振动、关键辅机运行参数等进行全面、连续的在线监控,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力争在异常情况发生前提前识别风险,为及时干预赢得时间。最后,人员培训工作不可忽视,需定期开展深调工况下的专项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培训,全面提升运行人员对复杂工况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确保机组在深度调峰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束语:总之,火电厂常态化深调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企业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创新风险管理方法,火电厂可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供应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大鹏. 基于风险分析法的火电厂设备检修技术研究[J]. 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12):100-102.
[2] 宋 文明. 火 电厂 安全 管理 中 的风 险与 防治 策略 探讨[J]. 电力 设备管理,2021,(01):109-110+114.
[3]赵洪斌.火电厂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J].化工管理,2020,(33):86-87.
[4]刘晗.火电厂生产经营风险控制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20,(06):35-36.
[5]吴庭吉,郭可可,陈光秀,等.火电厂环境风险的评估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