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魏宏建

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中职英语教学融合课程思政,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职英语教学要重视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承担起育人的重要使命。当前教育领域高度重视思政教育,中职英语学科也不例外。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中,实现全方位育人。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而言,如何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培养兼具语言能力和良好品德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英语课程思政是中职学校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作为中职教育的对象,要担负起国家未来建设的重担,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以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思想状况为 抓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改元素,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在文化差异中求同存异,这种隐性教育的加入,能够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懂中国、知世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思政并不单独指某一门课程,而是适用于任何课程,对学科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教学工作和育人思想充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可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有别于过去僵化的学科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受重视的缺点。这里所说的思政教育是大思政,不是单指思想政治课程。

新的教育形势,彰显新的教育任务,凸显新的教育特点。在教育这一方净土里,所有教师都肩负着“育人"的重担,必须厚植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要在英语课程中体现课程思政,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在实处,教育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以往,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育人功能。教学重难点多放在了英语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导致了 "教书"与“育人"的脱节。传统的英语教学单纯的知识传授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兴趣缺乏,主要是由于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未深入挖掘和探索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因此,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观念,并把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做有理想、情怀,有思想、方法的教育引领者。

课程思政的融入,能够丰富英语教学的内涵,使其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传递正能量,提升育人价值,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会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中职英语课本中有很多好的素材来进行思政教育,如中职英语基础模块 1 的Unit1Greetings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好素材,中职英语基础模块 2 Unit2 Health andFitness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素材,Unit6 Craftsmanship可用来教育学生重视、培养工匠精神。Unit3 Internship可用来教育学生重视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文化,既尊重文化差异,又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西方节日文化时,对比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拥有一支能够理解课程思政意义和其重要性并有能力在实践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课程思政意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站位,更要具备课程思政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立足于中国实际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结合国内外人文地理特点、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教育指导,让英语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创设新颖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双向互动,避免单向灌输;要结合课堂内容和现实生活,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设计,直抵心灵深处;要精心选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故事,选取贴近生活、吻合语境的人和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彰显本民族文化的亮色与魅力;要整合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实现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丰富教学评价,改变传统单纯依靠英语考试的评价方式。要把学生课堂表现、遵守纪律、师生互动、自学能力等方面加入到成绩评价中。在润物无声地不断渗透和引导下,为祖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