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施工单位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与控制探讨

作者

曹宇

身份证号码:32031119880812701X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加剧,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成为衡量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工程预结算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接下来,本文将从制定合同、报价高估、变更说明等方面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合同审查、遏制预算高估、规范工程变更通知等措施来有效应对,从而确保工程预结算的顺利进行,维护建筑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1 建筑工程预结算概述

建筑工程预结算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所需费用进行预先估算和最终结算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还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预结算通常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税金等多个方面。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和机械使用费;间接成本是指与建设管理和组织活动有关的管理费、规费等。而税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应当包括在工程建设中的税费。在建筑预结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确保预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成为建筑施工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 建筑施工单位工程预结算常见问题

2.1 制定合同问题

在工程前期,工程各方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商业谈判与利益争夺上,而忽略了对合同具体内容进行细致的审核与确认,因而出现许多不确定性与漏洞,给后续建设与结算工作带来了巨大风险。由于合同条款对承包范围、调整及调整方法等方面缺乏清晰的界定,这也是造成建设单位工程结算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一般都是按照总承包原则进行协商,但在施工过程中并未对此作出明确的约定,这样就给施工单位以此为契机,按照工程项目具体情况提出结算,从而造成结算工作延误的问题。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未对合同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造成工程建设陷入困境,对施工计划造成很大的不便。由于合同条款对承包范围、合同调整及调整方法等方面的不够明晰,这使得合同难以签订,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纠纷。

2.2 报价高估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为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可能会采取报价高估的策略。他们往往会故意夸大工程的难度和复杂性,或者虚报材料、人工等成本,以期在预结算中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的行为,不但对施工企业合法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更严重地影响到正常的施工秩序。由于报价高估,导致工程预算远远超出了实际所需,使得建设单位在资金安排上陷入困境。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预算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建设单位往往需要追加投资,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可能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报价高估行为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当建设单位发现施工单位的报价存在严重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不仅会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还可能给施工单位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报价高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3 变更说明不明确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工程变更是必然发生的。如果对工程变更表述不够严谨,就有可能引起工程结算纠纷。这样的纠纷,不仅会损害双方良好合作,而且还可能引起经济上的争议。比如,某工程发布厨房卫生间地面的变更通告,然而,这一变更信息说明太宽泛了,不能说明与去除表层有关的细节以及工作范围。在这样的环境中,预算人员可以轻易地找到项目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并与之发生争执。尤其是,工程定额中明确指出,贴面砖施工内容包括抹灰,因变更通知中并未清楚地将抹灰内容剔除,故施工单位认定,除去抹灰就相当于将工程量清单全部删去。

3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问题处理措施

3.1 加强合同审查防范工程风险

在工程启动之初,由双方组成专门小组,逐项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发现合同中存在的不明确、漏洞之处,尤其是核心条款,如承包范围、合同调整方法等。在合同中,重要的事项,如总价格和实际账单,都要清晰、精确,不能采用含糊不清的语言,而且一般都要避免日后由于误会而引起的纠纷。另外,当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双方应以诚信为基础,订立一份书面附加合同,对原合同进行补充和延续。在任何时候,双方都要建立一个公开的交流渠道,在合同中发生的任何不同意见,都要通过谈判进行解决,避免一些小事演变成重大纠纷。同时,引入第三方审核机制,加强对合同的监督。在合同签订前,邀请资深的第三方机构对合同条款做详尽的审核,并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估。

3.2 控制预算高估确保项目效益

针对报价高估这一顽疾,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预算审核机制。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核部门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施工单位的报价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查。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报价中的各项成本构成,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确保每一项费用都与实际相符,避免虚报和夸大。同时,建设单位还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信用评估,对于历史上存在报价高估行为的施工单位,应给予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此外,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预算高估行为,还需加强行业自律和法规建设。行业协会应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报价高估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措施,提高施工单位的违法成本。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对于发现的报价高估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

3.3 规范工程变更通知,避免结算纠纷

在工程变更沟通中,施工单位要遵循细化、明晰的原则。变更通知应包含项目变更的内容、范围、工作及结果。变更通知书发出前,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审核机构对变更是否全面、合理、可行进行审计。同时,鼓励施工单位对修改后的问题和意见进行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修改内容能够在执行之前与施工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确认。预算人员是工程结算中的一个关键角色,他们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洞察力。施工单位对预算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训练,以增强其对工程变更的识别与应变能力。通过对预算人员责任与权限的界定,使其在工程实施中的行为进行标准化,以避免预算人员滥用变更漏洞进行不必要的纠纷。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工程变更的争议,双方应当主动进行协商,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协调和仲裁来解决。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利。运用信息技术,及时跟踪、记录、查询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降低由于信息传输问题而引起的错误。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项目历史变更信息进行抽取与分析,以供今后项目管理人员参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以诚实与合作的方式,携手应对科技变迁所造成的挑战。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协调,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预结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只要能够深入剖析,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就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保障工程各方的利益。本文提出的强化合同审查、遏制预算高估以及规范工程变更通知等措施是建筑工程预结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预结算体系的改进和管理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建筑工程预结算工作得到更好地发展,为建筑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芦 岩 . 建 筑 工 程 预 结 算 审 核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J]. 居业,2024,(12):248-249.

[2]蒋春燕.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点[J]. 中华建设,2024,(12):64-66.

[3]李秀芳.建筑工程预结算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