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作者

杨晶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 322206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语言。人民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只有拥有思维能力,一个人方能真正具备语文素养。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场所,应当担负起这一责任。

一、质疑提问,转变学生思维角度

“疑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诱因,能增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学贵有疑,有疑问才能有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讲授新课前,学生预先学习课文时,就可以把发现问题作为预习的一部分。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在上课时提出来,交流讨论。课上,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提出有质量的问题。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词句的表面,更要关注整体谋篇布局,乃至细节描写都要涉及。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一系列递进式问题,也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例如,从“故事中的人物做了什么?”到“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再到“这反映了怎样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田忌赛马》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就可以问学生:面对齐威王的挑战,孙膑是怎样应对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让学生说一说,帮助学生理清孙膑的思维过程。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镜创设是提高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思维发展的特点,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活动中来,还能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如课文《自相矛盾》,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矛盾。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卖者和质疑者,重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场景。生动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情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故事中的逻辑问题。

三、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将人类大脑的思维显性化的思维工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及思维发展路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并记忆复杂的思维过程。比如在《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制作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去合理的发挥想象,梳理本篇文章的整体脉络,然后再结合课文的内容,纠正自己思考中的错误,从而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四、联系实际,挖掘学生思维深度

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从增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而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理性的方式来解释和辩论。

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在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同学们,让我们回到现实世界,大胆地想象一下。假如王戎生活在现代,生活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当下,看到道路旁果树成林,树上李子众多,他又会有怎样的判断?他还会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吗? 通过将文言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五、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温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反馈和建议,改进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走月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鼓励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走月亮》这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和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差异正是探究学习的宝贵资源。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在合作探究的总结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他们的探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向全班展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从其他小组的分享中获得新的启发和灵感。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的、间接的映射,思维的过程最终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此,学生要学好语文,增强语文素养,应在思维方面进行切实的锻炼。教师也应持续提高改进教育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点燃思维的火花,为培育具备批判性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岳雪红.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苑教育,2024(3):55-57.

[3]倪愿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3(24):51-54.

[4]姚良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教学法的运用探索[J].考试周刊, 2019(33):62.

[5]陈雪薇.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启迪与智慧(上),2024(2):27-29.

[6]吴海霞.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刊,2017(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