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杜肖宇
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第四中学校 136100
一、引言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要求的核心教学内容。新课标强调,文言文教学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传统教学多采用“逐字翻译 + 知识点讲解”的模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情感与文化内涵,学习过程枯燥低效。情境教学法以“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为核心,能有效搭建古今语言的桥梁,帮助学生沉浸式理解文本,因此成为优化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路径。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降低理解难度
情境教学法通过具象化的场景创设,将抽象的文言文字词、句式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或体验,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枯燥模式。例如,通过模拟古人对话场景理解“谦辞”“敬辞”的用法,能让学生在互动中主动探索知识,有效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深化文本理解,体会情感内涵
文言文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与时代精神,情境创设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背景与作者心境。如通过还原《岳阳楼记》中的洞庭景色与朝堂情境,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实现从“读懂文字”到“读懂情感”的跨越。
(三)强化文化感知,落实素养目标
情境教学法能将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礼仪、习俗、思想)具象化,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魅力。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中通过模拟古代礼仪场景,学生能切实理解“礼”文化的内涵,从而落实“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目标。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搭建古今联结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将文言文中的道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关联,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旨。以《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校园生活反思会”情境:让学生列举“课堂听讲、同学交往、作业完成”中的常见问题,再结合“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原文,引导学生对比古人的反思方式与自身行为,进而理解“自省”的现实意义。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式,能让文言文从“古董”变为“有用的智慧”。
(二)还原历史情境,走进文本语境
通过史料、故事、道具等还原文本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产生的时代逻辑。在《出师表》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三国时期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展示诸葛亮辅佐刘禅时的政治局势;再分发“三国人物关系卡”,让学生梳理诸葛亮与刘备、刘禅的关系,明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情感基础;最后让学生以“诸葛亮的谋士日记”为题,模仿古人语气写下对北伐的思考,从而深刻体会文本中蕴含的忠诚与担当。
(三)设计表演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代入式体验”中感知人物形象与情感。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小儿组”“孔子组”“旁白组”:“两小儿组”需结合原文台词,用争辩的语气阐述“日始出时去人近”与“日中时去人近”的理由;“孔子组”需表现出“不能决也”的坦诚态度。表演后引导学生讨论“两小儿的辩论逻辑”与“孔子的治学态度”,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文本内涵,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情境,丰富感知维度
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直观、立体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在《三峡》教学中,教师可播放长江三峡的实景视频,配合“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原文朗读;展示“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高清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再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在音乐氛围中想象“渔者歌曰”的凄凉意境。多媒体的联动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本画面。
四、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需紧扣文本核心
情境创设应围绕教学目标与文本重点展开,避免为“炫技”而设计与文本无关的情境。例如,《桃花源记》的情境设计需聚焦“世外桃源的特点”与“作者的社会理想”,而非过度纠结于古代农耕工具的展示,确保情境服务于文本理解。
(二)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
情境创设需平衡“趣味”与“知识”的关系,避免只追求热闹而忽视文言知识的落实。例如,在表演情境后,需及时回归文本,梳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点,实现“体验”与“学习”的结合。
五、结论
情境教学法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优化路径,通过生活情境、历史情境、表演情境、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文本理解、强化文化感知。在应用过程中,教师需把握“紧扣文本、兼顾趣味与知识”的原则,让情境教学真正成为连接古今、沟通文本与学生的桥梁,从而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3] 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