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保障方法
焦育泽 孙立波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是各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基础性内容,但是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在实际施工建设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复杂性特征,并且有较高的施工难度。如果在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作业中,未能做好对细节内容的把控,往往很容易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为保证电力工程的安装施工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有必要提升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的重视程度,保证整个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借此做好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过程细节全面把控。
1 电力工程安装技术概述
电力工程安装技术作为电力系统构建与运行的基础,其定义涵盖了从设备选型、基础施工到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安装技术可分为变电站安装、配电室安装等多个类别,每类技术均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与操作要求。然而,传统的安装技术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诸多局限性,如施工周期长,常导致项目延期;劳动强度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与风险;以及安装精度与质量控制不足,影响了设备的稳定运行与电网的安全性。面对这些挑战,安装技术的优化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显著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缓解电力企业的经济压力,还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安装质量,减少设备故障与安全隐患,为电网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安装技术的优化与提升还是推动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促进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2 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材料质量不达标
在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材料质量不达标是引发安全隐患的关键问题。材料质量不达标具体表现为使用非标电缆、劣质接线盒或壁厚不足的聚氯乙烯(PVC)管等不合格材料,导致绝缘性能下降。例如:某项目因电缆阻燃性不符合《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GB/T19666—2019),电气线路发生过载引发火灾;一些工程团队使用薄壁 PVC 管,替代国标管材,在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压裂漏浆现象,造成后期穿线困难。这类问题直接影响公用设备安装及建筑机电系统设备的运行安全。出现材料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如下:(1)供应商资质审核不严,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购没有获得认证的材料。(2)材料进场检验流于形式,未严格执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的破坏性抽检要求。(3)材料追溯体系缺失,优质材料没有得到妥善保管,从而影响其发挥效用。
2.2 部门协作效果相对较差
随着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作业的有序推进,需要相关参建方和具体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通过在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顺利解决各项问题,以免对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作业造成阻碍。结合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作业的实际落实情况来看,由于缺少有效组织、协调,参建单位、部门在电力工程安装施工项目中呈现出明显的无序状态,导致参建单位、部门难以做好配合,导致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都出现了无法有效衔接的情况。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电力工程安装施工往往难以在施工方案计划的工期内顺利完成验收交付工作。
2.3 施工技术操作不规范
在施工中,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施工规范理解不够充分,导致安装出现违规行为。电缆敷设没有按照设计要求排线,导致线路出现混乱和电缆被拉拽,干扰电气性能和安全。接地装置施工不标准非常突出,接地体埋设位置和深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降低防雷接地系统的有效功能。设备接线安装时,螺栓紧固松动、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经常发生,导致运行不稳定并存在安全隐患。
3 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的保障方法
3.1 控制材料质量
在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中,控制材料质量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针对材料质量不达标问题,应构建覆盖采购、检验、追溯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供应链源头管控。建立动态更新的供应商黑白名单制度,将质量管理能力纳入核心评估指标,要求供应商提供中国计量认证检测报告、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及产品型式试验报告。对电缆、接线盒等关键材料实行“一物一档”管理,引入第三方,审核验证设备精度、原材料采购台账及质保体系运行记录。(2)多维度质量检验。严格执行 GB50303—2015 要求的进场验收程序,对电缆实施“三步检验法”,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破坏性抽检。例如,对 PVC 管材采用壁厚测量仪全数检测,使用液压试验机进行环刚度测试,避免使用壁厚不足2.0mm 的非标产品。(3)数字化追溯管理。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材料身份证”全周期追踪。在工程总承包管理平台集成供应商数据、检测报告和施工定位信息,扫码即可查看材料生产批次、物流轨迹及安装位置。
3.2 做好所有参建单位、部门的协调工作
面对当前我国电力工程规模较大的重要特点,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根据具体工作环节的负责部门、参建单位安排做好考虑,由专人负责现场协调、沟通作业。保证能够针对同一项工作中的所有相关部门、参建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借此发挥集体力量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此外,电力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和对应机制的形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加高效的沟通交流,按照工作环节的具体顺序提示负责部门、参建单位及时提供工作支持,保证相关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3.3 规范施工技术流程
电气安装施工前需深入研究设计图纸并组织会审,明确施工标准与技术重点,同步完成设备材料质量检测;施工中对关键工艺实施严格控制,配线配管选用阻燃材料并规范导线管内导线数量及接头处理,变压器安装前核查参数且控制暴露时间在 12 小时内,配电箱安装精准测量尺寸并做好固定与防腐处理,电缆敷设按规范测试绝缘性能后采用合理方式敷设并完成固定与标识;同时引入智能化检测技术,通过接地电阻测试设备与绝缘电阻设备对安装质量实施实时监控,以此规范施工技术流程保障安装质量。
3.4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
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水平,强化施工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是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具体实施措施涵盖设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从理论知识到实操技能实施全面覆盖,保障施工人员可以精通最新行业标准及规范。应定期组织技能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施工工艺,从而提升整体施工技术水平。导入先进的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设备,并对施工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使其可以娴熟使用新技术和工具,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
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受人员技术水平、施工工艺规范性、材料设备质量等的影响,这就需要采取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规范施工技术流程、加强材料设备管控、等保障方法。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检测技术在安装质量监控中的深度应用,完善新型电气设备安装技术标准,以提升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保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培超.电力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保障方法[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8):208-209.
[2]卢超,刘峰伊.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8):223-225.
[3]吕卫乾.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电气及机电安装技术应用[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