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下的班级管理新路径
魏衍功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山东临沂 276023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班级管理作为学校育人的核心环节,既承载着知识传授功能,也肩负着价值引领责任,对于内地青海班而言,多民族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特殊环境,使其成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场域。然而,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有效融入德育实践,促进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深层认同,仍是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以内地青海班的实践为例,分析班级管理与德育的结合方式,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
一、班级管理中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现实图景
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教育环境中,班级管理承担常规组织和纪律功能,还被赋予价值引领与文化整合的重要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战略推进,学校班级层面的管理实践逐渐呈现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的特色取向。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借集体活动、班会课程和文化交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大局与民族命运共同体内涵,让班级成为培育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
现实图景中,班级管理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制度规范,转而强调情感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培养。例如,在集体生活中,教师注重营造平等互助的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和德育课程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推动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为行为习惯和情感依赖。
班级管理呈现系统化与人文化并重的特征,管理者不单纯依赖规章制度,注重将制度建设与人格教育相结合,把班级视为价值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教育实践中,教师借榜样示范、心理疏导和文化浸润,逐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民族团结、集体认同与价值导向已是当前班级管理的显著特征,体现德育与班级建设的深度融合,也为探索更具长远意义的管理新路径提供现实基础。
二、德育导向下的班级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当代教育实践中,班级管理的优化不局限于纪律约束和事务性操作,逐渐转向价值引领与人格塑造的深度融合,德育导向为这一转型提供明确方向,让班级管理能在制度建设、文化塑造和行为规范间建立有机联系。强化德育渗透,管理者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生活态度,实现班级管理的教育性、规范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具体实践里,班级管理的优化路径清晰体现为制度规范与情感联结的双重结合,教师需依托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借助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细致的心理关怀,着力营造同学间互信互助、整体和谐的集体氛围。德育主题班会、沉浸式劳动教育、多样化社会责任体验活动等具体途径,能让学生在丰富的集体互动场景中,逐步培育自我约束意识与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这种路径着重强调自律自觉与外部约束的互动平衡,使学生在主动遵守班级规则的过程中,顺利将道德规范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
德育导向下的优化还体现在多元文化的整合与价值共识的建构,班级作为多民族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需借文化互鉴与交流活动,推动不同群体间的理解与尊重。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渗透,让班级管理不只是对行为的矫正,逐渐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这一优化路径提升了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也为形成具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学习共同体提供坚实保障。
三、融合实践案例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内地青海班的德育实践中,班级管理呈现鲜明探索意义,具体案例为理论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现实样本,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日常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实践中逐渐形成注重合作学习、文化交融和责任担当的多元模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现的团结精神与互助行为,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彰显德育在促进价值认同方面的独特功能。这些经验表明,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依赖教育目标、管理制度和情感关怀的有机统一,只有在实践层面落实,理论才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经验总结里,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强化以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稳定价值取向,典型案例的积累与反思,让教育者认识到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管理方法的人文化和情境教育的真实性,是提升德育实效的关键。这些实践探索丰富了班级管理的路径,也验证了理论在具体情境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展望未来,班级管理会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多元文化背景支持下进一步发展,德育导向将更深入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让班级管理从单一组织模式走向更开放、融合且创新的方向。这一进程中,共同体意识教育仍会作为核心任务,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多民族教育环境中,班级管理不只是维持秩序的工具,更是培育价值共识和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共同体意识引领下,德育作用充分彰显,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与国家认同感。实践案例总结显示,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能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与育人实效,未来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班级管理会在价值引导、文化融合和个体发展中实现更深层次统一,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震.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四位一体”互嵌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13):60-62.
[2]杨晓宇.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5.
[3]谢晓娇.西宁市初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5.
注:本文系临沂市教育科学规划 2025 年度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班集体建设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 202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