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效对比及优化策略
杨钊 兰宏光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一、引言
在全球大力倡导绿色交通与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电动轨道车辆凭借高效、环保等特性,已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关键发展趋势。为保障电动轨道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良好性能,定期清洗不可或缺,而清洗系统作为其运营中的重要辅助设备,能耗问题不容忽视。由于不同类型清洗系统在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上的差异,致使其能效表现各异。为此,开展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效对比及优化策略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将全面对比不同清洗系统能效,剖析影响能效的关键因素,提出优化策略,既能为新建设施选型提供科学依据、为现有系统升级改造指明方向,还能推动行业绿色高效发展,助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二、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类型概述
2.1 人工清洗系统
人工清洗依赖刷子、水枪等工具,清洗人员依污渍手动调整力度。其操作灵活,能重点处理顽固污渍,适配多种材质,不易刮伤车辆。但效率低,热水供应与清洁剂消耗导致能耗高,且清洗质量受人员熟练度和态度影响,难以保证一致。
2.2 半自动清洗系统
半自动清洗引入机械臂等辅助设备,按预设程序完成部分清洗,人员仅需监控干预。相比人工清洗,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但机械运行增加能耗,自动化有限,复杂部位需二次人工清洗,影响整体能效。
2.3 全自动清洗系统
全自动清洗系统高度自动化,车辆进入后自动识别型号尺寸,预设程序完成预洗到吹干全流程。清洗效率极高,但能耗结构复杂,电机驱动设备、控制系统均耗电,部分设备高功率运行,致使整体能耗居高不下。
2.4 高压水枪清洗系统
高压水枪靠水泵将水加压至几十至上百兆帕,经喷嘴喷射去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对大面积强附着力污渍效果好。然而,水泵运行能耗大,且高压水流可能损伤车辆敏感部件和涂层。
2.5 干洗清洗系统
干洗清洗利用特殊技术,以清洁剂和专用设备清洁,减少用水。能耗集中于清洁剂加热干燥,虽该过程耗能,但总体比水洗低,还能避免部件生锈、短路。不过,对清洁剂要求高、成本高,清洁顽固污渍效果欠佳。
三、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效对比
3.1 能耗指标选取
为准确对比不同清洗系统的能效,选取单位清洗面积能耗( kWh/m2 )作为主要能耗指标。该指标能够综合反映清洗系统在清洗单位面积车辆表面时所消耗的电能,便于直观比较不同清洗系统的能耗水平。同时,考虑到部分清洗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还涉及其他能源消耗,如热水供应所需的热能等,将这些能源消耗按照一定的能量换算关系折算成电能一并计入能耗指标中,以确保能耗对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2 不同清洗系统能耗对比分析
各类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耗差异显著:人工清洗依赖热水与清洁剂,效率低且单位面积能耗高,热水加热占比大;半自动清洗引入机械辅助,虽提升效率但机械运行增加能耗,单位面积能耗仍偏高;全自动清洗效率虽高,但其复杂能耗结构致使单位面积能耗高,电机驱动能耗占主导且不同厂家产品能耗波动大;高压水枪清洗因水泵功率大,单位面积能耗高,水泵能耗占比大,限制其在能耗敏感场景应用;而干洗清洗系统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低,实现水资源零消耗,清洁剂加热与干燥能耗为主,设备运行及控制系统能耗占比小,具备明显节能优势 。
3.3 影响能效的关键因素分析
清洗系统的能效受多因素综合影响。设备运行功率与时长是直接因素,全自动清洗系统多电机协同、清洗时间长,高压水枪清洗系统大功率水泵持续运作,均推高能耗。清洗工艺与流程设计也至关重要,合理分步清洗可降低设备运行强度和时长,而繁琐流程、频繁启停则造成能源浪费。能源转换效率不容忽视,电机电能转换、加热装置热能转化中存在损耗,采用节能设备、优化结构可提升能效。此外,车辆类型与清洗要求也有影响,大型车辆、特殊材质、严重污渍等,都会增加设备运行功率和时长,导致能耗上升。
四、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效优化策略
4.1 设备优化升级 降低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耗,可从设备升级与布局优化入手。设备选型时,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替换传统电机,以其高功率因数降低能耗;选配适配流量、扬程的节能水泵,避免低效运行;以电磁加热装置提升热转换效率。在设备配置与布局方面,依据车辆清洗需求,合理规划清洗刷等设备数量与规格,防止冗余;通过优化设备布局,缩短水管、电线长度,科学规划管道线路走向,降低水流与电流传输阻力,减少能源传输损耗,实现能耗有效控制。
4.2 清洗工艺改进 优化清洗流程与引入先进技术是节能关键。清洗流程采用“预洗 - 主洗 - 精洗”三段式设计,预洗去除松散污渍,主洗深度清洁,精洗表面处理,精简步骤、避免重复,有效缩短清洗时间。技术应用上,引入超声波清洗技术,利用空化作用高效去污,减少清洁剂与高压水流使用;等离子清洗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污渍,能耗较低。两者均能在提升清洗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目标。
4.3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提升清洗能效。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参数,经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自动调节电机转速、水泵流量等,优化运行状态。同时,借助图像识别与传感器检测,系统可精准识别车辆类型、尺寸及污渍程度,自动调整清洗时间、力度与清洁剂用量,避免能源浪费,实现清洗流程与车辆情况的智能适配,有效提高清洗系统能效。
4.4 能源管理与回收 优化能源管理与回收是提升能效的重要方向。能源供应优先选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采用市电时利用智能电表、分时计费装置,在低谷电价时段作业,并优化能源分配,减少传输损耗。能量回收方面,在高压水枪系统安装装置回收水流动能;通过热交换器回收热水排水余热,用于预热清洗用水。多措施并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
五、结论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人工、半自动等多种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对比分析其能效,发现人工和高压水枪清洗系统能耗高,干洗系统能耗低,设备运行、清洗工艺等因素显著影响能效。基于此,提出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等优化策略,并经案例验证有效。展望未来,电动轨道车辆清洗系统能效优化潜力巨大。需加快研发新型高效节能清洗技术与设备,探索纳米、生物清洗技术的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能耗监测优化;同时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引导企业重视能效,推动行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连杰,刘 晨,金文涛,等 . 全焊接 A 型铝合金地铁底架组焊工艺研究与变形控制 [J]. 金属加工(冷加工)2016(S1):718-721.
[2] 王陆钊,杨仲林,于 岩,等 . 插接式铝合金底架自动焊焊接工艺优化 [J]. 电焊机,2018,48(3) :367-370.
[3] 张风东,刘胜龙 . 高速动车组铝合金车体底架焊接变形控制 [J].机车车辆工艺,2012(6):22-23.
[4] 王炎金 . 铝合金车体焊接工艺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