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昭苏县牧马文化的多元价值与发展路径探析
沈建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 新疆乌市 830000
一、引言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牧马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昭苏县作为牧马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其历届举办的国际天马节活动中展现出的“万马奔腾”“天马浴河”等壮观场面,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被视为文化创意旅游的典型代表,为牧马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色彩。牧马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游牧民族的精神支柱,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深入研究昭苏县的牧马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牧马文化的深厚内涵与重要地位
(一)游牧民族的灵魂与中华民族的标志
牧马文化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体系,它贯穿于游牧民族的历史、信仰、习俗等各个方面。马作为游牧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和生产资料,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草原上,人们骑着马放牧、狩猎、迁徙,马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伙伴。同时,牧马文化也体现了游牧民族勇敢、豪放、自由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类文明的摇篮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马的出现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马被用于战争、运输、通信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围绕马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如马术、赛马、马球等体育活动,以及与马相关的艺术创作、文学故事等,都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可以说牧马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三、昭苏县牧马文化的多元价值体现
(一)历史价值
昭苏县是乌孙古国的所在地之一,著名的汗血宝马就发源于此,拥有丰富的牧马文化历史底蕴。研究昭苏县的牧马文化对于了解乌孙历史、伊犁地区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古代养马技术、马具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揭示历史的变迁脉络。例如,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马鞍、马鞭等器具的设计演变,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二)经济价值
1.马产业规模庞大:2022 年末,伊犁马存栏 12.15 万匹,马肉年产量 7000 吨,马奶产量 6000 多吨,马匹存栏数、出栏数及肉产品均位居全国前列。培育的伊犁马已成为国产运动马第一品牌,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产品综合开发深入:传统的马肉、马乳生产逐步向深度开发、精深加工利用方向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马产品开发迅速发展,孕马尿结合雌激素生产占全球份额 20% 以上,马脂开发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各地传统民族马术活动和以马术体育竞赛、骑马旅游、民族马术演出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日益频繁,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民族餐饮、民族手工艺、育马、驯马等产业的发展。游客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文化价值
1.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几千年来牧马文化与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相交织,形成了马鞍、马鞭、马奶酒、熏马肉、马肠等相关物品的制作技艺,也融于传说、故事、歌谣、诗歌、音乐、舞蹈、曲艺等文化艺术形式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是牧马文化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传统体育运动丰富:形成了“叼羊”“姑娘追”“赛马”“马上角力”“飞马拾银”等传统体育运动,丰富了“马背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
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具有竞技性,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和参与。
3.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昭苏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将成为与各国马产业文化交流的重要承接地。随着疆内外马术赛事、民族节庆赛马活动以及马术俱乐部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融合,进一步丰富了牧马文化的内涵。
四、昭苏县牧马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优势
(一)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自 1993 年昭苏举办天马节以来,目前已成功举办 31 届“天马节”。每届天马节都会呈现叼羊、姑娘追、飞马拾银、马上角力等传统项目,2013 年“天马国际旅游节”升格为自治区级旅游节庆活动,使“天马”品牌扬名国内外。特别是 2022 年天马节上展示的万马奔腾场景,更是将昭苏县牧马文化用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给了世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人力资源充裕且技术娴熟
昭苏人力资源充裕,各族养马历史悠久,养马、驯马、赛马、马术表演技术娴熟。近年来依托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培训马产业技术人才已达万余人次,为马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为牧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都对加快马术运动、牧马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昭苏县牧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昭苏县牧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挖掘和拯救牧马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深入挖掘牧马文化的内涵,梳理其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学术研究、田野调查等方式,收集整理与牧马文化相关的资料和实物,建立完善的文化档案。同时,加强对濒危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的保护,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二)围绕细节推进牧马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打造具有特色的牧马文化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面,可以将牧马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开发出新颖有趣的文创产品。通过这些细节上的创新,进一步提升牧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继续打造“天马”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参加国内外展会等方式,加强对昭苏县牧马文化的宣传推广。同时,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将优质的马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牧马文化与旅游、体育、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发展马主题乡村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牧马生活;举办高水平的马术比赛和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专业选手和观众参与;开展马产业观光活动,展示现代化的养马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牧马文化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六、结论
新疆昭苏县的牧马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多元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举办国际天马节等活动,牧马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新疆昭苏县作为国家牧马文化旅游的领跑者,将更好地继承、发扬和发展牧马文化,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牧马文化的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牧马文化产业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