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与效率优化研究

作者

黄荣慧

广西百色市平果市第七小学 广西 531499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低年级;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效率优化

“大单元教学”是教学改革后数学课程引入的新理念,近年来应用愈加普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知识结构呈碎片化,在为其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立足实际教学需求,依据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对教材中内在关联紧密的知识点进行重组整合,从而构建教学大单元,为学生提供情境化、整体化、关联性的学习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

一、教学实施路径——以人教版 1-3 年级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一)整合单元内容、设立明确目标

大单元教学首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明确单元核心概念与素养指向。教师需打破原有课时界限,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整合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核心素养目标,形成系统化的单元教学目标。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表内乘法》单元为例,首先应明确其“乘法的本质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的核心概念,随后应将“乘法的初步认识”、“2-6 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等内容进行整合,最后设立如下目标:理解乘法的意义,发展数感与运算能力;探索乘法口诀规律,培养抽象与推理能力;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

(二)创设真实情境,以任务进行驱动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再以任务进行驱动,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人民币》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真实情境,开设“班级爱心超市”,由学生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设立“认识币值”、“购物计算”、“设计购物方案”等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如: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与兑换;在模拟购物中计算总价、付钱、找零;用 20 元预算为班级购买文具,制定购买计划。

(三)任务设计结构化并层层递进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确保学习任务的递进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感知逐步走向抽象思维,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的《面积》单元为例,教师可按照如下顺序设计任务: ① 直观感知:用方格纸测量图形面积,比较大小; ② 公式探究:通过拼摆、分割等活动,推导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③ 综合应用:测量教室物品的面积,设计“教室布置图”; ④ 拓展延伸:探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方法(如树叶、手掌)。

(四)合作学习与思维外化

“闭门造车”不可取,即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简单、知识积累少,仍应该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其合作意识。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水果”这一目标,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调查,以培养其合作意识;要求小组汇报调查结果,提出建议(如班级水果采购计划),以培养其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用画“正”字、表格等方式记录数据,或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分析,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五)过程性评价与反思提升

大单元教学应针对结果和教学过程进行多元化评价,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时、分、秒》单元为例,教师应对学生“能否正确读出钟面时间”、“能否计算时间间隔”的表现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制作“我的一天”时间规划表,并对学生作品进行多元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引导学生反思时间利用情况。

二、效率优化策略

(一)利用新技术增强直观感知与互动体验

进入信息时代,数学教学可利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如多媒体动画、交互式白板、数学教育 APP 等,均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可操作、可体验的学习内容。例如,以前文提及的《时、分、秒》单元为例,可以通过动态钟面模型、时间轴动画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

(二)将游戏机制融入教学活动,继发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强烈依赖直观体验与即时反馈,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理解枯燥、单调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也严重匮乏。若能将游戏机制融入到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竞争性和奖励性的数学游戏,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成就感[2]。例如,在《表内乘法》单元中,设计“乘法口诀闯关”游戏,对表现优秀者予以表扬,学生参与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游戏中自然地形成“记忆-应用-拓展”的学习路径,最终实现“玩中学、学中悟”。

(三)分层任务设计,支持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学习任务——基础型、拓展型和挑战型:基础型任务侧重知识与技能巩固;拓展型任务注重知识迁移与简单应用;挑战型任务强调综合运用与创新思维。如在《认识图形》单元中,将“识别图形名称和特征”作为基础任务,将“图形分类与拼组”作为拓展任务,将“用图形创作一幅画并说明所用图形特性”作为挑战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四)家校协同,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外的资源,设计亲子数学任务,通过“家居物品测量报告”、“家庭购物计划”等家庭数学实践任务来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支持。

结语: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整合内容、创设情境、设计任务,通过技术赋能、游戏化学习、分层教学等策略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小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5,1(3):29-31.

[2]许静.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17):14-17.

【课题项目】:百色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5 年度课题《小学低年段数学运用大单元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2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