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

吕丽杰

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 辽宁省 116021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急性期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早期康复干预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关键,但传统康复护理存在患者参与度低、依从性差等问题,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强调通过医患良性互动建立正向行为改变机制,核心在于将康复目标转化为患者内在驱动力[2]。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模式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临床效果,为优化康复护理路径提供实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 80 例患者均收录于 2024.1——2025.1 期间,实施摸球法将样本等分为两组(40 例/组),组别名称对照组【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范围 45-78 岁,平均( 63.25±5.85 )岁】、观察组【21 例男性和 19 例女性;年龄阈值 46-75 岁,均值( 64.03±6.33 )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 P>0 .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基础生活护理及常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钟,内容包含被动关节活动、床上体位转移、坐位平衡等基础项目。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1)建立互动关系:入院 24 小时内完成康复需求评估,采用动机访谈技术了解患者对康复的认知水平和期望值,通过共情式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家庭支持系统,组建包含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的多学科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目标协议书。(2)目标共设系统:根据患者功能基线水平,采用 SMART 原则设定阶梯式康复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每周可达成的子目标,目标卡张贴于床头可视化区域,家属共同签署承诺书,每日晨会与患者回顾目标进度,完成时给予星级标记奖励。(3)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治疗师根据患者肌力评级设计分级抗阻训练方案,利用弹力带和重量沙包实施渐进式负荷练习,上肢功能恢复引入镜像疗法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患者通过观察健侧肢体动作激活患侧运动皮层,同步完成特定功能任务如抓握水杯或翻书页;下肢锻炼采用减重步态训练系统,通过电动悬吊装置分担部分体重,使患者在安全环境下早期进行步行模式再学习;平衡功能训练使用动态平衡仪,实时反馈身体重心偏移情况,帮助患者重建姿势控制能力。(4)延续支持网络:建立微信群组实现医患实时沟通,定期推送康复科普知识,设计家庭训练计划表,要求家属上传训练视频接受远程指导,安排出院后第 1、3、6 个月门诊复诊,评估远期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 Fugl-Meyer 量表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满分 100 分,分值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评估自理能力,满分 100 分,分值越高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涉及相关数据所采用的计算软件为 SPSS25.0,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计量资料,以( )描述,t 值检验。 P<0.05 既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入组时组间差异较小,护理后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 P<0.05 。详见表 1

表 1 两组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 x s )

3 讨论

常规康复护理多采用标准化流程,忽视个体功能差异和主观能动性,训练内容机械重复易产生厌倦感,缺乏进度反馈削弱成就感。健康行为互动模式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支持性环境促进健康行为养成,是将患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核心机制包括自我效能提升、行为结果预期和环境支持三维度[3]。

结果显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入组时组间差异较小,护理后 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 P<0.05 。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目标可视化设置激活了前额叶执行功能,促进康复行为转化为习惯[4];综合锻炼方法贯穿住院全程,确保神经可塑性关键期得到充分利用;微信群组维持了干预连续性,克服出院后依从性下降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功能改善的最大化[5]。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病人中应用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的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马俊红.阶段性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锻炼依从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25,33(08):161-164.

[2]姚启红,姚淑娟,欧阳华,等.基于康复护理理论的体感模拟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5,32(20):162-165.

[3]韩琴,张阳普,李嘉华,等.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10):130-132.

[4]汤海燕.中医康复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5,11(15):145-148.

[5]曹晋超,李婉玲,张辉杰.基于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在脑梗死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5,39(10):1629-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