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建筑工程测绘技术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作者

徐明 陈霞

身份证号码:371327198711124614 身份证号码:371327198803100927

引言

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推进,各类大型基础设施、商业地产、公共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工程质量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测绘工程不仅承载着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的重任,而且是连接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的桥梁。然而,面对建筑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急剧提升,传统测绘手段在效率、精度及智能化水平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暴露,提升测绘精度,成为保障施工安全、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

1 建筑工程测绘技术概述

1.1 测绘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测绘技术即运用多样的测量工具与技巧,对地球表层的自然地形特征及人造构筑物进行立体位置、轮廓、尺寸的确定,并将其描画成图纸的科学方法。它结合了计量科学、制图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跨学科的智识目的是为了提供精确、稳定的地理信息数据。

1.2 建筑工程测绘的重要性

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地形测量为建筑项目的布局、构思提供了根本性的信息支撑。通过细致的地图勘测能够精确把握施工区域的地势、地形特征、岩土属性等要素,为构筑物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为工程队伍提供建筑部件的精确放置支持,搜集众多的地貌数据,对施工区域的土地使用状况、植物覆盖层以及地势变动进行周密观察。

2 建筑工程测绘技术中的问题

2.1 设备落后

在现代测绘领域,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从GPS 位到无人机航拍,从激光扫描到三维建模,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极大地推动了测绘行业的发展。然而,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测绘设备滞后,出于成本控制、资金短缺或是对新技术认知不足等原因,仍然大量使用老式经纬仪、水准仪等测绘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高精度、高效率的现代测绘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老式测绘设备不仅精度有限,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对毫米级甚至更高精度的要求。

2.2 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在实际情况下执行者的能力水准常常呈现出显著的不均匀性。许多作业人员或许未经过训练会引起在绘图活动中的不标准操作,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时的偏差。再者对于高端测量仪器的应用与保养,同样要求作业者拥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技巧。技术能力的欠缺不仅可能损害地图绘制结果的精确度也有可能对仪器的正常运行寿命带来伤害,导致工程开销的上升。

2.3 存在环境因素干扰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给测绘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可控的挑战。温度变化是建筑施工现场常见的环境因素。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测量仪器容易出现热胀冷缩现象,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风力影响也不可忽视。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测量标志容易发生偏移或晃动,导致测量误差增大。为了降低风力对测绘工作的影响,技术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地点,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测量标志的稳定性。然而,实际操作往往无法完全消除风力对测绘精度的影响。电磁干扰则是现代建筑施工现场特有的环境因素。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已成为影响测绘精度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的震动、噪声等也会对测绘设备的精度产生影响,增加了测绘工作的难度,且要求技术人员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3 建筑工程测绘应对策略

3.1 引进先进的测绘设备与技术

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决定测绘的精度,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绘设备。例如,高精度全站仪具有卓越的测距、测角性能,可以在复杂环境中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无人机测绘技术以灵活性强、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域。通过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航拍,快速获取大范围地形地貌数据,提高测绘效率。无人机测绘技术不仅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还可以结合GPS 等定位技术实现影像数据的精准定位,用于施工设计、进度控制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此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快速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形成高精度的点云数据模型,直观地展示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结构特征,提高测绘成果的可视化程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可以与 BIM 等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实现建筑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GPS、RS、GIS 等现代测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推动这些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集成测绘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互补共享,提高测绘成果的可靠性。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是提升测绘精度的关键。引入自动化测量系统和智能数据分析软件,降低人为因素对测绘精度的影响,能提高测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3.2 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与考核

3.2.1 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考核

根据测绘任务的需求和全站仪的技术发展,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结合理论教学和实操练习,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线上培训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视频教程等形式进行,线下培训可以组织实地操作和演示。根据测绘任务的需求和全站仪技术发展的速度,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于新手,应重点培训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技能;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操作人员,应重点培训高级操作技巧和项目管理的知识。通过笔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于通过考核的操作人员,可以颁发培训证书,作为其职业发展的依据。

3.2.2 鼓励操作人员自主学习和进修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专业性书籍、学术类论文等多种资源,深入了解全站仪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鼓励操作人员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领域内的专业人士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从中学习到更多先进的测绘技术与管理方法,激发出更高涨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3.3 优化测绘环境

在施工前,对测绘环境进行全面评估是降低环境因素对测绘精度干扰的重要措施。建筑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电磁环境等因素进行详细调查,了解这些因素对测绘精度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测绘方案,降低环境因素对测绘精度的干扰。例如,在风力较大的区域进行测绘时应设置遮挡物,缓解风力对测量仪器的影响;在电磁干扰较强的区域进行测绘时,应选择低干扰的测量设备,或调整测站位置,避开电磁干扰和震动干扰源;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等。此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测量精度。

结束语

文章深入分析了建筑施工测绘工作现状,提出引进先进测的绘技术设备、提高测绘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优化测绘环境等措施,显著提升建筑施工测绘精度,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施工测绘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关注测绘技术的发展动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测绘技术在建筑施工中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春来.网格算法优化下的道路桥梁施工倾斜摄影测绘精度提升[J].铁道建筑技术,2024(8):131-136.

[2] 石晨露, 张卉钰.DEM 测绘精度评价及误差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增刊 1):331-333.

[3]王飞.面向不动产登记的不动产测绘精度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4(6):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