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依托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李国金
山东省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中学 山东德州 253040
引言:
乡土资源依托丰富的乡土地形地貌、自然材料和文化景观,其和物理学科内容的结合体现了新课标在综合育人方面的引领方向。深入认识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结合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知识基础、思维潜能等创设教学新路径,让乡土资源和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厚植学生的家乡情怀,让他们明白所学知识能为家乡发展服务、为国家建设助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一、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意义
物理核心素养,囊括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首先,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如通过对传统农耕用具耕作原理的演示,可以促进学生对力学中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形象化认识和理解,达到化抽象为具象的目的。其次,乡土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如家乡铁桥结构的探究中,学生可以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铁桥进行丈量,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拆解,并找到提升铁桥稳定性的方法,从而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再次,乡土资源可以推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这是因为广阔的乡土自然地理环境,为学生展示和认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创造了平台,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实验观测等物理学习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能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乡土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意义重大。通过对熟悉且亲切的乡土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学生可以感受到家乡人民的聪明智慧,形成向人民学习的谦卑态度,并在运用物理知识改善家乡人民生活条件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转化为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升华为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依托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1、探索家乡环境,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运用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可以化难为易,激发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级上册运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农用三轮车的倒车镜,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的相对运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驾驶农用三轮车时,你会感到两边的玉米地在后退?为什么你和农用三轮车一起同向而行时,速度慢的你即使在前进,但是在驾驶农用三轮车的人的眼里感觉也在后退?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和演示,对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等概念产生探究的兴趣。物理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善于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仔细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桥,多角度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在深入交流和辩论中获得进步和发展,让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始终与对家乡的热爱紧密相连。
2、挖掘乡土资源,促进科学思维
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等手段认识物理现象以及背后蕴藏的科学原理的过程,都伴随科学思维的参与。比如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田园小溪观看游鱼,学生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判断鱼在水中的位置并成功捕捉,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解读能力。科学思维是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论证和解释世界的思维。乡土资源俯拾即是,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为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如透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老花镜,并让学生思考:农村老人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为什么农村老人常常用老花镜聚焦点燃院子里的柴火,生火做饭,你如何解释这一行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用科学严谨的物理语言解释这一现象。用知识建设家乡,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路径。只有在改善家乡生产生活面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带着激情和梦想参与科学活动,进而获得科学思维的有效提升。
3、脚步亲近家乡,强化探究能力
初中生要走进田间低头,亲近和了解家乡,并在亲近和了解的过程中产生对家乡的情感,愿意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提升家乡的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但是读实验、看实验,却成为一些物理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走出教室,通过搜集乡土资源丰富实验材料,拓展物理实验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制作凸透镜”的课外综合实践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田园、原野、草地、牧场等,搜集冰块、松脂等自然资源,通过对冰块或松脂进行套膜和打磨等工序,学生可以得到简易的凸透镜。此外,很多家乡人民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如渔民叉鱼不是直接叉下去,而是偏下一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人物采访的方法挖掘物理学习资源,结合课本教材相关内容完成采访报告,渗透物理知识,在社群里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加以展示,教师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目标对学生的课外考察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
4、端正科学态度,心怀家国好梦
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立德树人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一些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想当然”“差不多”“就那么回事”等问题,本质上都是科学态度不佳。改变学生的问题,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端正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如通过展示农民伯伯不误农时、精耕细作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对农民伯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生存智慧产生深深的敬佩。此外,引导学生从小就对家乡产生深厚情感,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人生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如教师借助于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走进福建土楼,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土楼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包括圆形设计(受力均匀)、热学原理(冬暖夏凉)、声学聚焦效果(中心位置的声音会通过环形墙体进行反射,清晰传到各层回廊)等等,既能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看待乡土人文景观,也能激发学生保护乡土资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每位初中生都应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心怀家国好梦,强化民族复兴、农村振兴的责任感,只有成为真正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未来之路才能行稳致远,在物理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结语
综上,乡土资源在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十分多元的价值,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强化乡土资源挖掘和整合能力,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本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相信在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乡土资源一定会在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构建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倩.基于凉山彝区乡土资源的初中物理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4.
[2]胡红英.巧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