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与数学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量化思维的策略
王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外国语学校
引言
当今世界,对人才提出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要求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和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两个学科,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部关系。在进行科学教学的时候,往往涉及一些关于数据处理、建立模型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对科学现象的阐释和规则的挖掘。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特征。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学科的限制,使学生将科学与数学的知识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量化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小学科学与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把数学学科的知识和科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的引导策略更加完善,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学生能够切实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也给科学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科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多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促使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量化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科学教学整体质量
在小学科学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应该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到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又可以帮助自身实现职业成长。此外,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指导,使学生能更主动地融入到科学教学之中,对各类自然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从而使学生拥有多元化的思考方法,从而提升科学学科的教学效果。跨学科的教育方式提高基础教育科学的教育水准,使教学的品质有大的飞跃,帮助师生共同进步[1]。
二、小学科学与数学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量化思维的策略
(一)融入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掌握量化方法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生量化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有很多的量化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实验活动,将量化知识融入科学实验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量化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盐和糖哪儿去了”这一主题时,一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科学实验活动,与数学学科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量化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有趣的溶解试验。教师首先向两杯清水中分别加入食盐、砂糖,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一“消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是否真的消失了?”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实验所需的工具:一台天平,一只量杯,一张记录表,一根搅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首先用量杯盛水 50ml ,然后将食盐 1g 放入杯中,使学生理解准确的数据必须依靠规范的测量工具,掌握量化的方法,随后指导学生搅动看其溶解情况并在记录表上做记号。反复进行此操作,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教师指导学生用同一种方法测定糖,得出结论:糖能溶解 8 份而盐只能溶解 6 份,所以糖比盐在水里藏得更多,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一个条形统计图,在亲身测量、记录、对比中,学生不但了解溶解的过程,而且还掌握用数据求解答的科学方法。
(二)设计问题驱动研究任务,培养小学生量化思维
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数学知识,认真地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一种辩证、全面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安排问题,激发学生深入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并且能够灵活地使用数学学科的方法,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教师还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训练,指导学生对各个科目的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植物”时,教师可以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定义”、“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你们知道哪种植物的叶子面积最大吗?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选择梧桐、银杏、桂花等不同植物叶片进行研究分析,指导学生采用数学思维进行测量树叶的大小,给每个学生发放直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测量树叶,指导学生精确读取刻度值、认真记录树叶的长宽数据,其次,将不同树叶的面积制作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活动科学的结论:梧桐叶面积最大、桂花叶最小,最后,教师提出较为有难度的问题:不同形状的叶子什么面积相差这么大?与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吗?完成从数学测量到科学解释的跨越。通过问题驱动的教材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联系数学量化只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创设信息情境,启蒙学生量化思维
目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社会,各类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联系数学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创造信息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科学课堂中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样的浸入式学习体验,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完全的激发,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3]。
例如,在教学“这里面有空气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潜水员在水下呼气的情境,进行导入:这些从水下冒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呢?对,是空气,今天我们来学习空气有多“重”的秘密。其次,教师先用精确的电子天平称量一个瘪皮球的质量,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数字,找一位学生给皮球打气,打完气之后再称一次,将数字显示在大屏幕上,发现数字竟然变大,然后指导学生把两次数字相减,算出数据,使学生明白看不见的空气也有重量。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观看屏幕上的数据然后进行对比,能够使学生明白空气也是有重量的,让每个学生都变成用数据说话的小科学家。
结束语
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资源,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数学与科学内容进行融合,将科学实验活动与指导探究和发现相结合,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更深更广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和量化思维能力。在未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认识,改革并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凤琦. 践行跨学科融合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 小学科学,2025(4):19-21.
[2]刘娜.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科学与数学跨学科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3):061-064.
[3]林丽玉.融合 应用 多元: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J].天津教育,2025(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