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
胡涓涓
福建省宁德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福建宁德 352000
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渗透的育人思想可知,在音乐课堂上,不再围绕一首歌曲进行单一化的歌唱和演奏技巧训练,而是在审美、创意、文化等多元育人目标方面加以引领,势必会成为今后音乐教学的实践方向。群组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资源整合,在教学形式上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多元育人的协同并进。在音乐课堂上实施群组化教学,笔者认为契合新课标理念,符合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诉求,有利于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束缚,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育的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
一、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的必要性
旧有音乐课堂教学,主要以单歌教学为主,即,每节课围绕一首歌曲进行鉴赏和分析,虽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作品,却日渐和新课程理念相悖,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能力、思辨能力等受限,而且一堂课只学一首歌曲,容易增加学生的审美疲劳。而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可以强化音乐课堂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音乐课堂质量进一步提升,让音乐学科承担的美育任务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此外,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立德树人学科,采用多歌联动教学有利于统合育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式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成才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的问题
多歌联动增加了课堂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加之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如果一味“贪多求快”,既不利于学生对单一歌曲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也可能让课堂秩序失序。为此,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教师需要进一步统一学习目标,清晰化学习任务,加强歌曲和歌曲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理解单歌旋律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多歌联动教学,才能行稳致远。此外,如何避免多歌大杂烩,而是让歌与歌之间、词与词之间呈现出主次分明、相映成趣、互相补充的教学景观,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群组化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歌曲拼凑和叠加,而是按照科学方法把多首单一歌曲进行有机架构,同时注重情感激发和持续训练,才能保障音乐教育既广且深。
三、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小学音乐课堂群组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1.挖掘共有主题,强化资源整合
主题是从“单歌教学”到“多歌联动”的媒介,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把单歌整合起来,是便捷且有效的方法。比如围绕“翻身的农奴”这一主题,可以把《北京的金山上》《远飞的大雁》《毛主席的光辉》等编排在一起进行教学,学生扮演藏族男孩和女孩,穿着藏族服饰,以歌唱加表演的形式围在一起载歌载舞,对几首歌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传达,教师从歌唱能力、歌词理解能力、艺术传达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而围绕“北京”这一主题,教师可以把《我和你》《相约北京》《北京欢迎你》等单一歌曲进行串联,组织一场音乐汇演活动,学生自选喜欢的歌曲呈现给大家,营造欢乐、有趣、充满艺术气息和德育魅力的音乐课堂。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契合学生兴趣和理解水平,并且难易适度,与此同时要拓展和丰富主题内容,才能更好的实现联动效应和群组化教学。
2.重视互动交流,推进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群组化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由于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艺术直觉、审美旨趣、生活阅历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单歌到多歌的教学任务贯彻实施下去,是重要途径。例如《我是梨园小戏迷》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三段戏曲,然后把学生分组,喜欢《霸王别姬》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喜欢《红灯记》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喜欢《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一起学习和感受不同戏曲的唱腔、服饰和舞台特点,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交流、互助获得成长。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情绪、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等存在差异,教师在多歌联动教学中,需要把不同节奏、不同旋律、不同情绪、不同时代背景、不同艺术风格的歌曲并列展示给学生,并鼓励组间展开艺术讨论,围绕等问题深入探索,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艺术品味。
3.鼓励多元表现,引领全面发展
从单歌到多歌,意味着艺术表现形式的极大丰富。而艺术表现形式的丰富,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例如围绕“国歌”,教师可以尝试独唱和合唱、器乐演奏、绘画、爱国故事创编、音乐剧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综合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锻炼。教师作为多歌联动下的音乐教育组织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和分享平台,包括歌唱大赛、AI 音乐编辑大赛、短视频音乐创作大赛等,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参与。以短视频音乐创作大赛为例,学生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剪映等工具搜集契合文本内容的背景音乐,把编好的短视频上传到抖音平台,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点赞和留言中获得成就感。教师鼓励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以群组化模式整理短视频内容,比如哪些背景音乐是古典乐曲,哪些是流行歌曲,哪些是民族舞曲哪些是民谣、爵士、摇滚等,借此帮助学生感受不同群组音乐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四、结论
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在创新,在实践中找准育人目标,做好学科定位,以整体思维探索音乐内在教学规律,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当前,多歌联动教学尚需在如何优化整合内容、如何尊重学生自主发展诉求、如何家校协作等方面进一步反思,以求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林伟超.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教师,2024,(27):69-71.
[2]袁芳.小先生制理念下小学音乐“慧学”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策略[J].三角洲,2024,(16):220-222.
[3]张欧.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D].西南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