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班主任如何促进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学习

作者

李雯捷

潞州区东街小学 046000

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融合的学科,其教学不仅关乎语言知识的积累,更承载着思维品质与综合素养的提升。而“互动”与“合作”则是推动学生深度参与语文学习、实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关键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难以同时兼顾教学推进与学生行为组织,这时班主任的作用便不可忽视。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熟悉的引导者与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行为习惯、班级氛围、学习状态等方面的了解与干预,有助于推进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学习。本文将结合小学实际,从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探讨。

一、营造互动氛围:班主任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堂文化

(一)借助班级文化建设激活课堂语言环境

互动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浓厚的语言文化基础。小学班主任应注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植入语文元素,借助“每周诗词诵读”“每日一句名言分享”“语文小书屋”等形式,营造以语言为中心的日常学习环境。例如,在早读环节安排学生轮流朗读古诗词,在午间广播中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配音,用语文知识装点教室文化角角落落,强化学生对语言的亲近感与表达欲望。此外,开展“讲故事大王评选”“成语接龙擂台赛”等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增强表达能力。这种基于日常文化浸润的策略,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更为课堂互动埋下兴趣的种子。

(二)建立尊重包容的班级价值观促进语言交流

互动的本质不仅是语言往来,更是一种平等、开放、包容的心理交流。班主任应在日常管理中倡导尊重表达、接纳差异的班级氛围。例如,通过设立“倾听之星”“文明表达奖”等荣誉机制,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认真倾听,强化交流中的文明行为。同时,在小组合作和课堂互动中强调尊重他人意见,即使观点不同也要礼貌表达。对于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学生,班主任可给予私下鼓励或安排“默契搭档”共同参与任务,逐步提升其参与信心。只有构建安全、信任的交流环境,学生才敢表达、愿交流、能合作,为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奠定心理基础。

二、激活合作机制:班主任推动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策略实施

(一)科学编组与角色分工增强合作实效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科学的小组设置与合理的角色安排。班主任熟悉学生的个性、能力、合作习惯,可从性格互补、能力互助的角度组织异质小组。例如,一个表达能力强但组织力弱的学生可担任“发言人”,与书写细致的“记录员”、具有思维广度的“引导者”组成互补组合,既保障任务完成,又促成员成长。此外,角色可定期轮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不同任务,提升综合能力。通过设定“合作小组积分榜”“学习共同体评价卡”等方式,加强组间竞赛与组内责任感,使合作变得有目标、有制度、有激励。在班主任的推动下,小组合作不仅促进语文知识的掌握,也促进了学生社会性发展。

(二)设计任务驱动的合作活动丰富课堂实践

合作学习离不开真实任务的驱动。班主任应与语文教师共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合作潜能,将课文学习转化为小组协作任务。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组织学生分组角色扮演“蔺相如与廉颇和解”情景剧,在合作中体会人物情感与冲突转化;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设计“假如我是她”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撰写续写篇章;在整本书阅读中安排“角色卡片制作”“人物关系图绘制”等分工任务,让学生各司其职,合作完成读书成果展示。这类任务不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理解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与责任感,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用促学”的教学目标。

三、延展教育支持:班主任发挥协同育人优势促进课堂持续互动

(一)利用课后延伸活动强化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45 分钟,更多的语言应用场景应发生在生活中。班主任可将语文课堂的任务延展至课外活动,如“家庭故事会”“图书漂流站”“班级朗读夜”等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迁移至真实生活。通过“每日一写”记录家庭趣事、“每周一讲”分享阅读收获,让语文学习不再孤立,而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利用周记、读书卡、观察日记等方式培养学生文字表达习惯,开展“我为课文配插图”等跨学科活动,融合语文与艺术,激发学生多元表达能力。此外,班主任可鼓励学生组建“语文兴趣社团”,自由组织朗诵、写作、编辑等活动,延伸课堂合作形式,培养语文学习的持续热情。

(二)联动语文教师共建教学协同机制

要实现语文课堂中的互动与合作的系统推进,班主任与语文教师的协同尤为关键。班主任应定期与语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共享学生在行为习惯、合作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信息,协助语文教师优化小组结构、调整互动策略。例如,在发现某组学生合作不顺、冲突频繁时,班主任可从情绪管理与合作技巧角度介入;在学生写作表达困难时,班主任可引导其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或参与主题写作训练营。双方还可联合设计跨课程项目,如“语文 + 德育”“语文 +, 美术”融合课题,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深化语文理解。通过角色互补、资源共享,班主任与语文教师构建起育人共同体,不仅提升教学连贯性,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总结: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与合作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优化,更体现出教育理念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不应被局限于课外管理者角色,而应积极参与课堂文化的营造、合作机制的组织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他们所提供的情感支持、组织能力和持续引导,是推动语文课堂真正实现高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撑。未来,班主任与语文教师应建立更加紧密的协同机制,持续探索多元互动与合作路径,共同打造充满活力、温度与深度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金枝.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家长, 2020,(35): 25-26.

[2]刘香芸. 浅议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J]. 新课程(中), 2019, (10): 254.

[3]王岩.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语文教学[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 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 吉林省四平市六马路小学;, 2016: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