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作者

傅晓春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三小学 065200

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相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而提升其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核心素养导向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探讨其策略和实施效果,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通过对当前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该策略的具体方法,并总结了其应用中的优缺点。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备对数学思维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学科的实际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其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被视为一个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应用数学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思维能力。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当在特定情境中进行,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还强调情境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并能灵活地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参与现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学生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情境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和实际需求,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应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抽象知识,而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其价值和应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更有效的培养,提升了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如切披萨、分苹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这种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解决。在学习“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生活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帮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过程。这种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创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利用动画、视频、互动平台等工具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让学生通过虚拟情境来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身边的物体模型,并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与挑战

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升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特别是在数学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实施生活化教学情境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情境创设能力和灵活的教学设计能力,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也可能影响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效果。最后,课堂管理和时间安排也可能成为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学校和教育部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情境。

五、结论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然而,实施生活化教学情境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并通过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整合,推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继续探索和优化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40(4):58-62.

[2]李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教学与研究,2021,33(2):85-89.

[3]张伟.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影响[J].小学教育学报,2023,37(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