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研究

作者

殷凯帮

69223部队 新疆阿克苏地区 842300

引言

针对基层部队的车辆装备展开定位的维修与养护,可以及时发现车辆装备运行使用期间的潜在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1]。当前,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主要是因为其重要性较高,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且不限于资源配置、战斗能力和规范建设等。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关注,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本文将对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有关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重要性

(一)提升基层部队的战斗能力

在军事行动中,车辆装备起着关键作用。如何保持车辆装备的正常运作状态,长期以来都是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关注的内容[2]。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维修保障措施,避免车辆装备因长期使用、环境因素或者人为因素而出现异常运行问题。当车辆装备得到维修保障后,基层部队便可以充分发挥车辆装备的作用,正常推进军事行动,从而实现战斗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基层部队的资源配置

积极推进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改革,是优化基层部队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通过系统化的改革措施,基层部队能够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资金高效率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3]。为此,基层部队需要不断提高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标准,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保障效益的最大化。

(三)促进基层部队的规范建设

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且不限于管理、技术、后勤等。通过落实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改革,基层部队可以全面梳理现有的工作流程,并且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以优化。如果改革成功,取得良好的成效,可以为基层部队的规范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促使基层部队在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此可以看出,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十分重要。

二、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有效措施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改革十分迫切,其有效推进离不开若干措施的支持。通过将“人员”、“技术”和“机制”作为突破口,能够从多个维度加快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整体进程,使得其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在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后,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改革目标。

(一)优化车辆装备维修队伍的配置,加强日常技能培训

对于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而言,“人”是决定性因素。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维修队伍,无疑会让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锦上添花,因而需要得到重视[4]。因此,基层部队需要持续优化车辆装备维修队伍的配置,而建立人才引进与退出机制,便是最为核心的手段。针对工作表现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维修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劝导。如果多次劝导无效,便需要对这些维修人员进行调岗处理,以免干扰队伍内其他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基层部队还需要围绕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要求,制定明确、全面的人才引进标准。通过在社会渠道、校园渠道和内部举荐等渠道实施人才引进,重点考察对方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职业素养,可以使得人才引进高度契合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需求。与此同时,基层部队应当加强对车辆装备维修人员的日常技能培训。在此期间,可以引入典型的项目案例,重点阐述不同车辆装备的维修方法、工艺技巧,并且为参与培训的维修人员提供实践平台,最大限度地保障技能培训效果。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合理应用车辆装备维修管理平台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的改革获得了更多技术支撑。基层部队要不断适应信息时代,正确看待信息技术所能带来的正面作用,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5]。车辆装备维修管理平台作为信息化技术渗透在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能够使得维修平台、战场信息化系统得到有效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无需投入过多精力与时间,便可以精准定位车辆装备的信息,发现车辆装备的安全运行隐患。具体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在车辆装备及其周边布置传感器设备。这些传感器设备会实时采集车辆装备的运行参数,将之与预期的运行参数作对比。如果发现实际运行参数、预期运行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工作人员便可以及时对车辆装备进行故障诊断,制定解决方案,确保车辆装备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传感器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车辆装备在经历维修后的信息,均需要存储至数据库中,为后续的车辆装备维修、养护提供信息支持。

(三)创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机制

为适应战争形态的演变,拓展车辆装备的使命任务,基层部队需要紧抓时机,创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需要落实好以下两点措施:第一,打造区域化的维修保障模式。基层部队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原有维修点之上,充分结合当地的社会力量,增加新的社会维修点,能够打造军民兼容、军民互补的区域化维修保障模式[6]。通过这种工作方法,可以有效确保车辆装备的维修频率,还可以让民间技术人员充分参与进来,集思广益,在维修车辆装备的过程中提升其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第二,做好车辆装备维修器材的储备。工作人员在维修车辆装备时,少不了利用有关器材。在创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机制时,基层部队应当秉持前瞻性的眼光,充分预想多种情况,科学预测车辆装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并且储备好相应的维修器材。通过向上申领、加工购置等手段的有效结合,能够统筹兼顾,在避免盲目支出的同时保障各类维修器材的有效供应,从物质层面提升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整体水平。除此之外,基层部队还应当大力发展科技力量,组织技术团队对车辆装备维修器材进行研究,使得车辆装备维修器材倾向于便携、可靠。

结束语

基层部队作为我国军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军事行动的高效率开展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是否能够得到推进,可以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良好的维修保障体系可以确保车辆装备始终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有利于提升基层部队的战斗能力、优化基层部队的资源配置、促进基层部队的规范建设。为此,基层部队需要优化车辆装备维修队伍,加强信息化技术,并且创新车辆装备的维修保障机制。本文通过对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希望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胜军,李树友.制约基层部队车辆装备建设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汽车运用,2011,(05):28-29.

[2]王云,庞辉,曲江.改进基层通用车辆装备战储器材保障的对策建议[J].汽车运用,2010,(07):18.

[3]朱永波.基层部队车辆装备管理应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J].汽车运用,2008,(11):22.

[4]刘咏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提升部队车辆装备保障能力[J].汽车运用,2007,(03):24-25.

[5]黄甫平,刘宗根.确保基层部队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对策[J].汽车运用,2006,(08):22-23.

[6]于双,魏耀聪,孙昱,等.车辆装备复合材料修补技术应用研究[J].模具制造,2024,24(1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