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市市政景观改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者

章春美

中恒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市政景观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彰显特色的关键。在改造中,如何传承本土文化,融合现代创新元素,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合理的市政景观改造能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吸引人才与投资,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市政景观改造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1 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城市文化底蕴是长期历史发展的沉淀,市政景观作为文化载体,能直观展现城市独特魅力。北京故宫周边景观并非简单的绿化或道路规划,而是与故宫古建筑群在风格、色调、布局上相互呼应,角楼旁的护城河景观保留着古代城池防御体系的空间记忆,周边街道的铺装纹样借鉴了故宫建筑中的传统图案,行走其间,游客与居民能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感受到明清时期的皇家文化气息,这种由景观传递的历史厚重感,让城市的文化底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存在,使每一个接触到这些景观的人都能深切体会到城市文化的源远流长。

2.2 提升居民文化认同感

当市政景观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居民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共鸣,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西安的古城墙景观不仅是物理上的建筑遗存,更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符号,清晨有老人沿着城墙根打太极,傍晚有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环游城墙,城墙下的环城公园设置了展现西安历史故事的雕塑和壁画,孩子们在这里听着家长讲述古城的过往,一代代西安人在与古城墙景观的互动中,将对城市的热爱与文化认同深深烙印在心中,这种认同感让居民在面对城市发展变化时,始终保持着对本土文化的珍视,也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保护城市文化的责任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凝聚力。

2.3 促进城市特色塑造

独特的文化元素使城市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丽江古城的市政景观改造始终围绕纳西族文化展开,街道依水而建,保留着“ 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的传统建筑布局,景观中的石板路、水系、桥梁都延续着纳西族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古城内的路灯采用纳西族东巴文图案装饰,垃圾桶设计成传统陶罐的样式,这些充满纳西族文化特色的景观元素,让丽江古城在众多旅游城市中独具一格,区别于其他商业化的城镇,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 体验纳西族文化” 的首选之地。大量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让丽江的特色文化得到广泛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独特形象,推动城市在文化特色的加持下实现持续发展。

三、城市市政景观改造中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3.1 文化元素挖掘不足

部分城市在市政景观改造中,对本土文化挖掘不深入,导致景观缺乏内涵。一些城市在改造前未组织专业团队对本地历史文献、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进行系统梳理,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符号引用上,比如简单复制古建筑的外形却忽略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工艺价值。更有甚者,盲目模仿其他城市景观,看到江南水乡景观受欢迎就不顾自身北方城市的地理气候与文化背景,生硬打造类似的水景景观,使得城市风貌千篇一律,难以展现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让居民和游客无法感受到城市真正的文化脉络。

3.2 传统与现代融合困难

在景观改造中,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常出现生硬不协调的情况。一些设计者缺乏对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只是简单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进行堆砌,比如在现代钢结构的桥梁上强行加装传统的飞檐翘角,既不符合力学原理,又显得不伦不类。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元素搭配不当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现代高楼与周边的古民居在色彩、体量、风格上形成巨大反差,破坏了整体的空间韵律和文化氛围,让原本可以相互映衬的两种风格变成了相互冲突的存在,无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更让景观失去了应有的和谐美感。

3.3 文化传承意识淡薄

部分决策者和设计者对文化传承重视不够,在市政景观改造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与视觉效果,将景观改造视为提升土地价值、打造“ 网红打卡地” 的工具,而忽视了其中的文化价值。他们更关注景观能否快速带来商业回报,能否在短期内吸引眼球,于是对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但修复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的传统景观元素进行随意拆除或改造,比如为了建设大型商业广场而毁掉百年老树和古街巷,导致市政景观失去了文化灵魂,让城市在快速发展中逐渐丢失了自身的文化记忆,也让居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逐渐降低。

四、城市市政景观改造中的文化创新策略

4.1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如光影技术、多媒体展示等,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在一些历史建筑景观改造中,采用光影秀展示建筑历史变迁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创新方式,比如在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上,通过先进的投影技术,将建筑从建成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生动地呈现出来,灯光随着音乐节奏变换,让砖石墙面“ 活” 起来,诉说着百年沧桑,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建筑的岁月沧桑。同时,多媒体展示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公园的景观改造中,设置互动式电子屏幕,屏幕外观设计成传统卷轴样式,游客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景观中蕴含的文化故事、传统技艺等,还能参与文化知识问答、虚拟拼图等小游戏,这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传播效果。

4.2 创新文化表现形式

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以新形式呈现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设计者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变形和重构,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比如将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剪纸图案,通过抽象化处理后运用到现代雕塑的造型设计中,选用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让雕塑既保留剪纸艺术的灵动与韵律,又具有现代雕塑的简洁与力量感,在阳光下还能投射出变幻的光影图案。在城市道路的壁画创作中,将传统的戏曲脸谱与现代涂鸦艺术相结合,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线条展现戏曲文化的魅力,画师还会融入城市地标元素,使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融入现代城市景观中,让人们在熟悉的文化元素中感受到新颖的视觉体验,从而更愿意接受和传播传统文化。

4.3 鼓励公众参与

在市政景观改造中,鼓励公众参与文化元素选择与设计,能有效增强居民的文化保护意识与参与感。城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比如举办面向全体市民的设计竞赛,分设专业组和业余组,让市民围绕市政景观改造中的文化元素运用提出自己的创意方案,获奖作品会在城市规划馆展出,对于优秀的方案给予奖励并在实际改造中予以采纳。开展社区意见征集活动,组织居民座谈会时提供本地文化资料手册,再加上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倾听他们对本地文化元素的理解和对景观改造的期望,让居民真正成为景观改造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种公众参与的模式,不仅能吸收到更多富有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的创意,还能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使市政景观更能体现居民的共同意愿和文化情感。

五、结论

城市市政景观改造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通过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应对面临的挑战,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能打造出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魅力的城市市政景观。这不仅提升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黄颖.结合水之门改造项目探讨市政景观提升的特点[J].建筑与预算,2022,(04):46-49.

[2]权海源,周卫,吕彬,等.以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改造策略崇礼主城区道路空间实证研究[J].住区,2020,(03):134-139.

[3]蔡伟娜.城市更新背景下市政基础设施景观品质提升设计策略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0):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