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张敏 张艳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0000

一、引言

大学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意味着辅导员需要在遵循原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性、情境适应性和互动性,以全新的育人格局和方式来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

二、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职能定位

(一)教育职能

辅导员虽然不是专业任课教师,但鉴于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特征使得他具备了较为全面的教育职能。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这一教育职能主要体现在: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的引领职能,即辅导员通过系统日常工作与大学生进行互动沟通,从各个方面掌握大学生心理及思想变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中。不仅如此,辅导员会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展开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专业或者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展开就业创业指导等,确保大学生能够以健全的人格心理、勇敢面对当下学习和未来就业挑战与机遇。

(二)管理职能

辅导员以管理者的身份去参与思想教育,因此,它在各项工作开展中也发挥着管理职能。比如,辅导员通常会与思政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共同探讨当前大学生呈现出的思想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并做出对应的教育管理方案,最终再由辅导员课下落实,通过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管理。除此之外,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隐形特征,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这就意味着辅导员要将思政教育渗入到对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中,使学生全方位汲取先进思想、正确观念,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在新时代,辅导员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并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发展需求”角度出发点,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选择恰当的教育工作形式,确保在工作推进中获得大学生的支持、配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并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方面的波动,还要研究当前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确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内容,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其次,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辅导员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但辅导员的数量是有限的,大学生的数量却在与日俱增,数量上的不对等会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要学会接力助力,要领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本质要求,将该项工作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起来,以“课程思政”格局来提升教育效果;要发挥资深领导干部、离退休的专家教授或者各地优秀校友、网络资源等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项培训、职业生涯和就业形式讲座等,从而实现全员参与育人的功能。

(二)优化教育模式

数字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这就意味着辅导员要充分挖掘数字化技术并对其予以有效应用,通过技术赋能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首先,辅导员应借助数据分析,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计贴合不同群体的针对性思政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并促使学生在参与教育中能有效将理论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当前大学生对与爱国情怀相关的社会热点、时政资源关注度较高,也会经常性的讨论这些热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像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规划等。对此,辅导员就可以围绕“爱国教育”这一内容,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源,整合后推送到学院网或班级微信群上,一方面对其进行解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上述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言论及观点。以这样的形式来构建渗透式思政氛围场域,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引导学生构建价值体系。其次,数字化时代,思政教育要创建“线上+线下”“官方+自媒体”“课堂+社群”的多维度立体矩阵,做到多样化场景、多个层面的教育渗透,从而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性的同时提高教育效果。比如,院校搭建“网络思政互动社群”,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创建学生自主管理的思政讨论空间,而辅导员则以“隐性引导者”身份加入社群,当出现国内外重大事件交替时,该社群主动组织开展在线讨论会,由辅导员给出学术相关指导,辅助学生剖析复杂社会议题背后深藏的逻辑脉络。这种沉浸式的交互活动不仅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让学生在自主思索中形成越发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辅导员可以创建共青团微信号,从中开展“青年大讲堂”“青年大学习”等网上主题活动,依托该活动宣扬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才的要求、讲述国家领导人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的谆谆教诲和未来期望,同时在该类公众号上,所制作的内容有动态性的画面、有讲解员的讲解,还有课后习题,这种“视频+互动问答”的形式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三)强化自身建设

辅导员职业公信力、权威性及客观、公正的招聘折射出整个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形象,是辅导员群体能力的衡量标准,也是人们认识、可定辅导员这一身份及工作的重要窗口。而要想提升辅导员公信力、教育能力,高校及辅导员自身都要将“专业化”发展作为落脚点,通过多种途径或学习活动来强化辅导员建设,增强其人格魅力和教育能力,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比如,依托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辅导员培训平台,卓有成效地开展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定期邀请思政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帮助辅导员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涵养,以更高的思想育人水平、更娴熟的管理服务能力投入到工作中。院校基于辅导员群体的工作需求与发展需求建立导师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培训,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专业化指导,实施动态跟踪与评估,缩短成长周期。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校内或省内的辅导员技能比武大赛,从中挖掘自身优势、找出工作短板,并借鉴、学习其他辅导员的一些优秀、成功的经验,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寻出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也要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拓展教育内容和渠道,让思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质的配置和最高效的利用,逐步实现高效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康蓓蓓.数字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优化路径研究[J].时代青年,2025(01):73-75.

[2]张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与策略探索[J].社会与公益,2024(12):125-126.

[3]何韵怡.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1(02):154-155.

[4]刘菲.大学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2(01):152-154.

[5]景双.大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策略探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