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美术课堂“阶梯式培养”设计应用能力的实践

作者

唐柳

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美术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实践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更要具备创造美的素质和能力。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且美术本身也是一门对学习者天赋有一定要求的学科,如果采用统一式教学忽视学生的客观学习情况也很难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正是考虑到这种种因素,文章最终提出了阶梯式教学的模式,按照教学难度的不同和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采用阶梯式教学法,让每一名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均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小学美术“阶梯式培养”与热缩片教学的适配基础

“阶梯式培养”以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依据,构建“感知启蒙—技能进阶—创意落地”三层递进框架,完全贴合小学生认知规律。低年级(1-2 年级)处于前运算阶段,对具象、动态事物更敏感,需以“直观体验”为核心;中年级(3-4 年级)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能理解简单规则,适合“技法规范”训练;此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阶段,相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此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提升但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帮助此阶段学生顺利完成转变,在学习思路上从兴趣引导逐渐转化为自律意识引导,真正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出发点从兴趣转化为一种义务学习任务。而高年级(5-6 年级)接近形式运算阶段,具备初步抽象思维,可开展“创意应用”实践。这种分层与热缩片教学的难度梯度高度契合:低年级通过观察热缩片“加热收缩”的动态过程建立感知,中年级练习裁剪、加热等可控技法,高年级结合生活需求设计实用作品,每个阶梯均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避免传统教学中“低年级跟不上、高年级没兴趣”的问题。

二、热缩片教学中“阶梯式培养”设计应用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第一阶梯,以“体验 + 模仿”激发设计兴趣

此阶梯核心目标是让低年级学生建立热缩片感知,萌发“设计即表达”的意识,实践需把握“低难度、强趣味”原则,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材料探秘”,教师拿出热缩片胶片,让学生轮流触摸并对比“与画纸的区别”,再现场加热简易图案(如小太阳),引导学生观察“变小、变厚”的变化,用简单语言描述特性(如“像变魔术”),快速消除对新材料的陌生感。第二步是“模板模仿创作”,提供动物、水果等简易轮廓模板,让学生描边填色,重点练习“在热缩片上画画”的基本方式,不要求创新,仅通过色彩选择(如“喜欢的颜色涂小熊”)鼓励表达想法,教师巡视帮助解决“描边歪、涂色出界”等问题,避免学生因困难失趣。后一部则是集中展示作品成果,学生在制作成热缩片以后,把所有的热缩片集中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支持下举行一个热缩片成果展览会,引导学生借机与他人交流,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第二阶梯,以“规范 + 训练”夯实设计基础

此阶梯针对中年级学生,目标是掌握热缩片基础技法、学会规范设计,通过“技法拆解—要素训练—质量把控”推进:第一环节主要是技法拆解训练,教师可以亲自做示范也可以把主要步骤制作成 ppt 向学生讲解热缩片的制作过程,不仅要介绍整体的制作流程还要针对其中关键的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针对训练。比如,热缩片刚加工完成后不可以用手触摸以免烫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事项,也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忘记的事项。第二环节“设计要素融合训练”,结合美术课程“点线面”“色彩对比”知识,布置“主题书签设计”任务,要求用点线面表现主题(如“圆点表现雨滴”)、用冷暖色区分层次;学生先画草图,教师点评优化构图(如“图案居中更对称”),帮助学生理解“设计有方法”,避免随意创作。第三环节“质量自评与互评”,制定《热缩片书签评价表》,从“技法规范”(边缘光滑、定型平整)、“设计效果”(主题突出、色彩协调)、“实用价值”(尺寸适合作书签)三个维度设标准;学生对照自评后小组互评,选出“最佳作品”并说明理由,强化“规范设计”意识,为创意应用打牢基础。

(三)第三阶梯,以“生活 + 创新”提升设计价值

此阶梯面向高年级,目标是让学生将设计与生活需求结合,培养“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三步展开:第一步“生活需求调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小痛点”(如“钥匙易丢、开关无标记”),小组通过采访家人、观察校园确定设计主题(如“家庭钥匙扣套装”“班级图书装饰贴”),确保主题源于真实需求,避免空泛创意。第二步“多元创意制作”,鼓励学生结合磁铁、丝带等材料提升作品实用性,如“钥匙扣加金属环防断裂”等。第三步“作品应用展评”,在真实场景展示作品(钥匙扣挂钥匙、装饰贴贴图书),这些作品虽然非常简单但却很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整个作业完全交到学生手中,学生首先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根据已有经验结合对生活中问题的理解初步制定应对方案,而后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把方案落实制作成美术作品。制作出何种美术作品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美术学习认知思维,逐步培养从生活中发现美术问题并应用美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常常忽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无法从整体、系统化的角度,把握知识以及形成综合素养。而在追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打破了教材单元的壁垒,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师应紧密围绕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性的设计,从整体、系统化的角度促进学生美术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阶梯式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在新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开展小学美术阶梯式教学不仅有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利益更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本次文章关于小学美术开展阶梯式教学的策略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仍然会对这一部分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且详细的探究,让每一名小学生都学有所得,全面提高学科素养,培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史爱娜,杨雪松.在自然中“玩”美术——幼儿园“四阶梯”式自然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留学,2024,(05):62-63.

[2]费元华.浅谈小学儿童版画阶梯式教学与审美教育融合长效机制的构建[J].科幻画报,2019,(08) :259+261 .

[3]王蕾.小班高年级儿童创作画“阶梯式”教学设计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3,(08):40.

[4]吴颖静,陈兴兴,王宇轩,等.核心素养导向下GenAI 赋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用路径的探索——以二年级《热带飓风和虎》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5,(12):1-4.

[5]许俊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策略研究——以浙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机器人来了”一课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4,(13):50-53.

作者简介:姓名:唐柳,出生年月:1995.01.26,性别:女,学历:本科,民族:汉族,籍贯:江苏南京,单位:, 现在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学以致用—热缩片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