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王洪梅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幼儿园 442000
引言
幼儿期是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利用本土资源开展自然科学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还能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关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本土资源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教工作者,分利用本地文化、自然科学本土资源,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将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进程中长久积淀、传承下来的与众不同的民俗、习惯、景观、人文环境等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一、促进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本土文化是幼儿园幼儿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将本土文化融入自然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理解。通过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幼儿能够更好地传承和继承本土文化。
1.参观本地自然景点和文化遗址:组织幼儿参观本地的自然景点、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历史遗址等。通过实地参观和观察,幼儿可以亲身体验本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了解本土文化的历史、传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2.组织传统手工艺活动:通过手工艺制作,幼儿可以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科学元素。例如,制作传统绘画、编织、陶艺、剪纸、扎染等,可以让幼儿了解颜料的来源、材料的性质以及制作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3.举办本土文化主题科学实验:结合本土文化的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科学实验。例如,探索传统食物的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或者研究古代工艺中所用到的物理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幼儿可以亲身体验自然科学在本土文化中的应用。
4.故事和传统活动的引导:通过讲述本土传统故事和参与传统活动,幼儿可以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科学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自然现象,或者在活动中探索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问题。
5.与本土专家和长辈的互动:邀请本土专家、长辈或社区中的知识传承者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互动活动。他们可以分享本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验,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并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和体验本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这种体验将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的底蕴,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爱上大美十堰。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自然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融入本土文化,教育活动变得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幼儿通过对本土文化中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观察和探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自然科学。
1.教材选择与创作:选择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教材,如以本土故事、传统节日或民间传说为主题的绘本、图书或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创作符合本土文化特点的教材,包括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绘本、游戏或活动。
2.传统节日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在教育活动中融入本土传统节日和自然科学元素。例如,在春节期间,组织幼儿制作传统食物,同时探索食物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发酵过程或食物变色反应等。
3.本土文化元素的体验活动:通过参观传统手工艺作坊、民俗展览或乡村游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本土文化元素,并结合自然科学进行相关探究。例如,参观传统染色工坊,了解染料的来源和染色过程中的化学原理。
4.本土文化与科学原理的联系:通过探索本土文化中的传统技艺和工艺,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科学原理。例如,利用传统编织工艺,让幼儿体验和探索材料的特性、结构力学和物理变化。
5.社区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的资源,邀请本土专家、长辈或社区人士参与教育活动。他们可以分享本土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并将自然科学元素融入其中,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学习。
通过融入本土文化,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幼儿可以通过与自己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和关心本土文化,并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同时,这种融合还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性。
三、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本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可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自然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需要观察、探索、记录、思考和表达等一系列的学习行为。通过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幼儿可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将自然科学知识与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提升综合能力。
1.整合自然科学与语言学习:通过自然科学主题的绘本、科学故事或科普文章,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扩展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描述科学现象、解释科学原理,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融合自然科学与艺术创作:将自然科学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受,用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自然界的节奏和变化。
3.探索自然科学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引导幼儿思考自然科学与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通过探索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幼儿可以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角色扮演或社区参与活动,让幼儿学会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4.跨学科项目学习: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将自然科学与语言、艺术、社会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例如,幼儿可以通过制作科学展览、创作科学故事、设计环保海报等方式,将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果。
通过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融合意义重大,通过融入本土文化,幼儿园能够促进幼儿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小亚.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甘肃教育,2016(5):74-74.
[2]王效英.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利用本土资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9):64-65.
[3]吴双燕.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优化体育教学活动[J].当代教研论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