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

单鑫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一、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育内容也往往局限于教材,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度不高。

(二)针对性不足

大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年级、专业、地域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针对性的教育。这使得一些学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与自己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三)教育资源有限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新速度较慢,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够充分,存在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取的信息不够丰富、全面,影响了教育效果。

(四)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隐性的特点,难以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主要采用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这些方式往往只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表现。此外,评估过程中还存在主观性强、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等问题,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一)创新教育内容呈现形式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在道德教育中,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开发智能交互学习平台:智能交互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与教育内容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学生可以与平台进行对话,获取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智能调整学习内容和难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实现个性化教育

建立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系统:通过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参与讨论等,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分析结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数据进行分析,如情绪状态、心理压力、心理问题等,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利用智能聊天机器人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困惑,

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和建议。

(三)优化教育管理与评价

智能考勤与学习监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考勤,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准确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参与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表现、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拓展教育资源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互联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优秀的在线课程、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通过对资源的分类和标签化,方便学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对资源进行实时更新和筛选,确保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

开发智能教育资源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为学生智能推荐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优化推荐结果,提高资源的推荐准确性和学生的满意度。

四、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一)数据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等安全问题。高校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制度,采取有效的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伦理道德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如算法偏见、人工智能的责任界定等。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避免算法偏见对学生的影响,确保教育内容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同时,要明确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责任界定,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

(三)教师角色转变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转变。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习。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需求。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教育内容呈现形式、实现个性化教育、优化教育管理与评价、拓展教育资源等路径,人工智能可以有效地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数据安全、伦理道德和教师角色转变等问题。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和潜力,积极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刘炫志,黄照新,付周赟.人工智能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5,(03):204-206.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03.068.

[2]孙全胜.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24,10(36):81-84+89.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19.

[3]米宁.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24,(34):77-79.DOI:10.16400/j.cnki.kjdk.2024.3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