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LP 在心理健康阅读推广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杨晶

厦门大学图书馆 福建厦门市 361000

1 引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党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1],是 2023 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之一。2023 年 4 月 20 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的通知,明确把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仅有54.72%的大学生无焦虑风险。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心理健康,世卫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其定义为“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富有成效地工作,能够为本社区做出贡献”。2017 年世界心理健康日,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and Institutions, IFLA)倡议图书馆应积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①提供预防心理疾病的信息。 ② 空间。图书馆应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寻求平静和反思的时间。③馆员智慧。可见,图书馆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NLP 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由美国学者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创立于美国加州大学,是研究人的思维、语言、行为模式的学问。美国科罗拉多州政府给 NLP 的定义:关于人类行为与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NLP 曾被用于治疗方面,结果被证明是一套效果强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够使人类在行为和能力方面有广泛和长久的改变,其专注于修正和重新设计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灵活和能力[2]。

笔者于 2024 年 5 月以 ProQuest 心理学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开展文献分析,未发现有文献从 NLP 视角开展心理育人的研究分析和实践。

2 基于 NLP 的心理健康阅读推广实践

2.1 服务缘起和服务理念

2017 年 7 月,图书馆收到 17 本未拆封的赠书,来自一个抑郁坠楼的同学。有心理困扰却得不到及时疏导,爱看书却未能从书中得到处世智慧,高校图书馆若能将 NLP 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到知识服务中,或许可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知识中心与文化殿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应践行“以人为本”和“治未病”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心理育人辅助作用,致力打造一个集阅读和舒缓心情为一体的主题阅读空间,提供面向解决方案的知识服务。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心理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服务嵌入 NLP12 条前提假设,如:没有挫败,只有反馈信息;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办法;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每个人都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等,这些信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正面智慧的思维方式、形成理性平和成熟向善的健康心态。

2.2 服务前期准备

开展服务主题需求调研。为确保服务的实效性,契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调研参与者的年级分布,结果显示研究生占比 45.33% ,其次是大一大二阶段,占比 29.33% ;同时调研活动主题需求,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前四个主题依次是:悦纳自我,玩转情绪,有效沟通,亲密关系。

开展心理健康文献资源建设。参照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推荐的《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疗法的常用书目》,针对大学生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惑,在馆内设置不止于 NLP 的心理学专架,向读者推荐有可能缓解求学焦虑、舒缓情绪、人际交往智慧、减压、认识自我、认识爱情、树立创业信心的心理类图书。

2.3 基于 NLP 的心理健康阅读推广服务路径: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group guidance),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的专业助人方法,是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其目标是预防、教育和成长[3]。厦大图书馆通过 NLP 团体沙龙的形式,开展主题阅读、主题电影赏析、场景模拟、禅绕画等服务,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以体验式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内化,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控技能,有助于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实践证明,在发展性团体咨询中,特别是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成长团体中,团体练习非常必要而有效。它增加团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活跃团体气氛,减低成员焦虑,增进成员的觉察能力及体悟。

2.4NLP 服务特色和实施案例--以时间线技巧处理情绪为例

运用 NLP 心理实操,易操作,效果快,无需了解具体事件,只专注于情绪感觉,完成整个过程后再做分析和判断。无数案例揭示,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很容易引发负面结果,表现在外,是对他人的攻击;表现在内,是对自己的失望与愤怒。

[实操理念]此实操基于李中莹发展出来的情绪逐步抽离法,融合时间线技巧。时间线技术是 1980年由神经语言程序学 NLP 学派理查·班德勒与罗勃·帝尔兹共同开发,是指一个人的脑里对时空概念的处理模式,可完结过往情绪与创伤,也可在未来时间线中,把资源融入到当下,建构积极和创造性的未来,是一套独特而又迅速的治疗方法。

[实操目标]快速消除负面情绪,回归理智。

[实操适用]只能处理具体事件带来的情绪;每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引发的情绪。

[实操步骤]

(1)回想。保持场域安静,站立,想象前方有条直线(未来的时间线),或可在正前方直线方向等距离放置三张纸,分别代表“负责处理情绪的我”“负责处理事情的我”“10 年后智慧的我”。站在第一张纸位置上,回想一件产生负面情绪的事,全然感觉当时的负面情绪。给情绪评分,比如愤怒情绪,1-10 分,感受由弱到强,10 分是极其愤怒。

(2)情绪抽离。向前走一步,站在第二张纸位置上的你只是负责处理事情。用你的方式,想像一个自己站在刚才的位置,回头对他说:“你是负责处理情绪的,而我负责处理事情。”说完便全然感受站在第二个位置的你,情绪第二次评分。

(3)向前再走一步,站在第三张纸的位置,想象 20 年后更加成熟智慧的你将如何处理现在的困惑。情绪第三次评分。当情绪值在 4 分以下,就达到效果,可以暂时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理智处理事情。这个练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方便有效。

2.5 大学生基于 NLP 的团体辅导服务反馈:像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地方

2018 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原则,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实践证明,NLP 有许多有效的思维模型和心理实操,既有不涉及隐私和保护自尊的优势,又有面向解决方案的实效,深受大学生认可。在情绪主题分享中,读者在留言墙评价“像解忧杂货铺一样的地方”,并发布在厦大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读者的反馈证明,有参与度的实操体验,作用在一个人内在并发生积极变化,赢得了读者好评和信任。活动结束后参与者自发组建微信群,进行图书拓展阅读的分享和交流,构建线上-线下-线上良性互动循环模式。

3 基于 NLP 的心理健康阅读推广服务思考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心理育人的使命,而图书馆构建基于 NLP 的心理健康服务框架,其管理和服务必然离不开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规范和引领,核心价值包括服务、阅读、管理、合作[4]。

3.1 服务:打造不止于 NLP 的心理健康主题空间

通过实践探索发现,除了基于 NLP 的心理团体辅导外,以观影方式观心,以禅绕画方式放松等活动亦深受大学生喜欢。图书馆应继续探索团队式、协作式、主题式学习,探索新时代心理育人的新范式,而如何整合资源以构建“一站式”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如何进行前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调研与后期服务效果评价,都需要馆员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和知识体系,提升“不止于 NLP”的助人自助的心理技能,提供面向解决方案的智慧服务。

3.2 阅读:打造不止于 NLP 的心理素养课堂体系

马尔茨博士在 1960 年的原版著作《Psycho-Cybernetics》(中文名《心理控制术》)提出消除一个旧的心理意象,让一个新的心理意象定型,至少需要 21 天。而目前很多以提升心理健康为目标的阅读推广较零散尚未形成常态化,无法有效支持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建设。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大学生“心理素养”课堂,根据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困惑设置 21 天心理素养课表,由有资质的馆员带领,助力大学生系统建立有效的价值信念系统,提升情绪智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成长成才支持。

3.3 管理:构建共振共融心理学学习生态

高校图书馆需要打造共振的心理学学习氛围。响应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高校图书馆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确定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战略定位和实践路径,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孵化器、终身学习的促进者。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而作为高校图书馆员,要先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定期开展大学生亦可参与的心理学沙龙,共同构建一个促进馆员心理健康发展的工作环境,打造一个馆员和大学生共振的心理学学习氛围。

加强“图书馆学+心理学”共融的“双师型”心理健康阅读推广团队建设,高校图书馆亦可考虑将馆员心理学方面的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逐步培养出可以独立带领课程的馆员。图书馆借助心理咨询机构的职业环境和研发平台,通过实践交流提高馆员践行心理健康推广的信念和水平,随着馆员心理助人素养的提升,逐步形成“阅读+心理”的师资队伍体系。

3.4 合作:推进跨平台、跨学科研究实践

合作才能共赢。高校图书馆应让决策层、资助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理解活动价值,从而融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通过跨平台、跨学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合作:①资源合作与拓展。广泛和院系交流合作,让其了解图书馆 NLP 心理健康服务的价值,将 NLP 理念嵌入相关课程,助力学生提高心理素养。 ② 人才合作与培养。图书馆的发展关键在于图书馆员的转型升级,我国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服务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人才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制定科学的“不止于 NLP”的心理健康人才培养计划,与校内心理咨询中心、校际图书馆及校外心理专业机构联合,面向学生开展 NLP 心理健康服务,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 NLP 培训课程,提升馆员心理助人素养。 ③ 合作研究与促进 NLP 理念应用本校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寻求心理行业机构在人员培训、心理督导方面的支持,结合高校学子的心理发展需要,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大学生的 NLP 心理健康服务课程,促进 NLP 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向科学化及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4 结语

图书馆将“NLP”融合到心理健康服务,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知识服务立体化,且面向解决方案的服务具有实效性,实现高校“心理育人”使命,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在图书馆智慧化大背景下,嵌入 NLP 的心理健康服务想要科学、有效、持续地发展,应基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让决策层、资助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理解服务价值,促进“不止于 NLP”的跨学科、跨平台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让校园内的每一位大学生都享有有效的心理保健。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2-1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3020/201807/t20180713_342992.html.

[2]李中莹.重塑心灵[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3,21.

[3]樊富珉.团体辅导与危机心理干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1-8.

[4]范并思.构建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之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5,No.163(03):50-5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