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影响因素分析
胡积太
托克逊县盘吉煤业有限公司 838100
引言:
带式输送机因其结构简单、输送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煤矿、港口及电力等行业。运行阻力作为衡量输送机性能的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其能耗与使用寿命。当前在实际应用中,部分输送机能效偏低,运行不稳定,往往与其阻力控制不当密切相关。本文对运行阻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探索提高带式输送机效率的可行路径,旨在为相关工程设计与运维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一、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的分类与构成
带式输送机在物料输送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类型的运行阻力,这些阻力共同决定了系统的能耗水平与运行效率。从力学角度分析,运行阻力主要包括启动阻力、恒定运行阻力以及特殊工况下的附加阻力。恒定运行阻力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来源于输送带自身重力、滚筒与托辊之间的摩擦力、物料重量带来的压力,以及带速变化引起的动载荷。由于输送距离长、输送带与支承部件之间接触频繁,摩擦力和物料载荷成为影响最显著的因素,这增加了能量损耗,还加剧了设备部件的磨损程度,进而对整机运行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设计的差异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的构成。托辊的直径、间距和精度对摩擦阻力影响显著,不同形式的输送带(如钢丝绳芯带与织物芯带)在柔性和刚性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能耗表现不同。滚筒包胶层的材质和厚度、张紧装置的选型与布置方式都会引起阻力系数的变化。在运行过程中,物料在带面上的堆积形态、均匀性及动态稳定性也会引起额外的阻力扰动,尤其在输送速度较高或负载波动频繁的情况下更为明显。特别是在坡度较大的输送线路中,若物料未能稳定铺展或存在局部堆积过高,极易发生滑移现象,导致运行不均匀,还会产生额外的张力波动,进而带来显著的附加载荷,影响整机传动效率与结构安全性。
工作环境和运行工况进一步加剧了运行阻力的复杂性。温湿度变化会导致输送带材质热膨胀与硬化,进而影响摩擦特性;粉尘、雨雪及腐蚀性介质可能加快托辊的磨损或卡滞,增加非正常阻力。润滑不充分、部件老化、皮带跑偏、清扫装置积料等问题也会在无形中增加运行负荷。运行阻力是结构参数与物理特性决定的结果,更是动态工况和维护水平共同作用的体现。只有全面识别和分析这些阻力构成,深入掌握其作用机理与相互关系,才能为后续的节能优化与系统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确保输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二、运行阻力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本质是一种由系统内部与外部交互作用引发的能耗表现。结构参数是影响运行阻力的关键变量,包括输送带的张紧力、托辊直径与布置密度、驱动滚筒包胶特性、输送线路的长度与坡度等。较小的托辊间距可以有效减小输送带的垂度,但会导致接触频次增加,摩擦面积扩大,引发摩阻功率上升。张紧装置若调整不当,易使输送带松弛或过紧,分别造成打滑与额外拉力损耗。长距离输送时若未合理配置中间驱动单元,将导致驱动功率不足或局部负载过大,间接提升运行阻力。
物料特性在实际输送工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容量连续输送任务中更为明显。物料粒度越大、密度越高,对输送带的压强越大,所带来的恒定运行阻力也相应增大。而流动性差的物料在输送带上形成不规则堆积,会使得局部载荷不均匀,进而引起输送带张力波动,导致附加阻力增加。输送角度较大时,若未采取防滑措施,物料滑移行为将转化为带速损耗。湿度较高或含水率大的物料更容易粘附在带面和托辊上,尤其在长时间运行后,会逐渐形成局部积料,导致输送带运行不平稳,还易引发跑偏现象。堆积的物料附着在旋转部件表面,造成托辊转动不畅,轴承磨损加剧,进而增加清扫装置的工作频率与负担,从而对整体运行阻力构成持续而隐蔽的干扰,影响输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效水平。
环境条件与设备维护水平直接影响带式输送机运行的稳定性与阻力变化。在高粉尘、高湿度或温差剧烈变化的作业场所,输送机运行部件的摩擦副更易出现性能退化现象,如托辊旋转不畅、轴承失效等问题,这些故障将引起非正常运行阻力激增。而定期维护不到位,润滑系统缺失或失效,也会导致摩擦系数大幅上升。皮带跑偏会引起偏载磨损,使得张力分布不均,并可能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加剧能耗。若驱动系统响应迟缓,电机控制不精准,也会引发启动阶段的冲击阻力显著上升,降低整机效率。要实现运行阻力的系统优化,必须综合考虑机械设计、物料特性、工况条件与运维机制之间的协同效应。
三、降低运行阻力的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
降低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的关键在于从系统整体入手,优化结构设计参数,增强各部件的协同工作性能。托辊选型与布置方式对运行阻力有显著影响,采用低阻力密封结构、减少轴承摩擦系数、提高圆跳动精度可有效降低旋转阻力。优化托辊间距、合理分布槽形角,有助于改善输送带的承载状态与跑偏控制。驱动滚筒应采用高附着力包胶材料,以抑制打滑现象并提高传动效率。对张紧装置而言,应采用自动调节型或恒张力控制系统,以维持输送带张力的动态平衡状态,保证其在不同工况下始终保持合理拉力,从根本上避免输送带打滑、跳动或偏移等不稳定现象。张力波动若无法及时调节,极易引发局部附加载荷骤增,导致能耗上升和零部件疲劳损伤。
物料适配性优化策略在降低运行阻力中同样重要。针对粒度不均、含水率高、流动性差的物料,需采取配套措施改善其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均匀性。可调节导料槽结构减少落差冲击,优化装载断面,避免物料堆积偏斜。提升物料在输送带上的稳定铺展形态,有助于降低局部载荷波动与皮带摆动频率,减少动态阻力干扰。对于需要长距离大倾角输送的工况,建议引入裙边带加挡板、波状挡边输送带等结构形式,提高物料稳定输送能力,减小因回落或滑移引发的能耗浪费。
运行管理与运维机制的完善是实现持续降阻的实施保障。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建立基于状态监测的智能维护体系尤为关键。部署振动传感器、温度监控与带速检测设备,可实时识别异常摩擦、托辊失效或皮带跑偏等故障征兆,及时介入处理,避免非正常阻力累积。润滑系统的自动化改造,可确保关键部件在高效润滑状态下运行,显著降低因干摩擦带来的附加能耗。应制定科学的清扫机制与积料处理方案,减少异物对运转部件的干扰。只有将设计优化、物料适配与智能运维融合为一体,才能真正构建低阻力、高效率、长寿命的带式输送系统运行模式。
结语:
本文围绕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展开系统分析,明确了结构参数、物料特性与运行环境等在阻力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多维度的优化策略。从设计、工况适配与维护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可有效降低运行阻力,提升系统运行效率与设备寿命。未来在输送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下,运行阻力的动态感知与精准控制将成为研究重点,为实现绿色高效输送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强,王旭.带式输送机节能设计方法研究[J].矿山机械,2018,46(6):88-91.
[2]陈刚,周立.输送机运行阻力及其对能耗的影响分析[J].煤炭工程,2020,52(5):102-106.
[3]刘峰,高建.托辊结构优化对带式输送机阻力的作用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57(3):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