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作者

赵江华 丁延玉 王凤祺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电力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其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建设的意义,提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旨在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工程建设成效,推动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1 质量控制在各阶段的操作流程

电力工程的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可确保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个环节的质量可控。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设计方案的审核与优化,旨在确保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相关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要求。在此阶段,相关部门需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实施审核,识别潜在的设计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免后续施工中的质量风险。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心转向施工工艺与过程管理,强调每项施工操作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该阶段需要施工单位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把控材料、工艺及施工人员的操作。监理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的监督,确保施工单位的工作符合合同要求与技术规范,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验收阶段,质量控制的任务是通过全面检查与检测,确保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符合相关验收标准。

2 电力工程安装问题

2.1 材料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作为电力工程的“基石”,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工程整体品质与运行安全。以某城市电网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提升老旧城区供电可靠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在电缆铺设环节,采购部门引入的某批次电缆,经抽检发现绝缘层厚度不达标,平均厚度较标准值薄 20% ,且绝缘材料存在杂质,致使绝缘性能大幅下降。投入使用后,在一次正常负荷运行期间,因绝缘层无法承受电压,多处发生击穿现象,引发区域性停电事故,影响居民生活与商业活动正常开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深入溯源,问题根源在于采购环节把关不严,仅注重价格优势,忽视供应商资质审核,引入信誉欠佳厂商产品;检验流程形同虚设,抽检样本数量不足、检测手段单一,未能精准识别材料缺陷,使问题电缆流入施工现场,为电力工程埋下“定时炸弹”,凸显材料质量管控在电力安装中的关键地位。例如,电线电缆的规格与设计的载流量不匹配,或者变压器的容量与实际负荷需求不符。这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导致电力工程在运行后出现过载、短路等安全隐患。

2.2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许多电力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上,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理解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这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数据处理、资源调配等环节仍然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出错。还有一些电力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备,或者设备陈旧、功能不足,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这使得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影响了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3 电力建设项目安装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在电力建设工程的安装施工环节,也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部分安装施工团队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仅仅停留在通性管理制度上,并没有结合具体的施工工序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施工行为规范。这也导致许多建筑工人没有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没有约束自己的行为,导致安装和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3 电力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把关电力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是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涉及最多且范围最广的领域,必须在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上严格把关,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材料满足合格标准,为电力设备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加大设备材料的市场调研力度,电力设备采购人员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比不同供应商的商业资质和运行情况,从根源上确保电力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增加供应商的合作数量,在电力工程施工的供应商合作中,施工方要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 2~3 家不同的材料供应商,避免供应商过于集中导致质量风险。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材料运输工具。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单位要根据电力设备材料的特性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减少电力设备施工材料的损耗,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并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

3.2 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信息化技术

在电力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施工计划、材料采购、人员调度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这包括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来优化施工计划,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调整;利用物料管理系统实现材料需求的自动计算和库存的实时监控;通过人员管理系统实时追踪施工人员的位置和工作状态,实现人员调度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还有助于实时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噪音、扬尘等污染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企业应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涵盖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系统应具备数据录入、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功能,能够实时反映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部署信息技术时,企业需要投入资源构建稳定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3.3 电力建设项目建设安全管理

在绿色经济、安全施工等理念下,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对于安装施工团队来说,也要全方位贯彻安全施工理念,保证安全施工原则贯穿到每一个施工阶段中。这也要求施工团队做好内部安全教育宣传,保证各个施工人员都认可安全施工,并掌握安全施工的具体方式,主动规范自身的施工行为,避免出现违章施工。在施工现场,安装施工团队需要合理规划施工场地,明确材料堆放区、施工场地、办公区等空间划分,并设计合适的车辆行进路线,消除现场人流、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队还应进行现场安全检查,识别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制止不安全的施工行为,全面确保施工安全。

结束语

明确了电力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探讨了设计、施工和监理阶段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对各阶段质量控制体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设计阶段的科学性与施工过程中的精细管理对项目质量的重要作用。电力工程质量控制应从设计源头抓起,构建全面的质量管控体系,落实全过程监管与技术支撑,从而确保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高质量推进。

参考文献

[1]王伟华.基于高层建筑的电力电气线路安装和施工技术分析探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30):368.

[2]徐昊.浅谈电力工程安装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2(11):256-258.

[3]杨阳,祝金.标准化建设在供电企业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C].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20:41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