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李欣蕾
洮南市二龙乡学校 1371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启蒙的重要时期,作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实感受。然而,当前部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仍以“命题
范文”的模式为主。学生多依赖套路化表达,难以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作文,导致作文缺乏个性与温度。
一、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1 基于日常观察的素材积累与梳理
教师需引导学生养成日常观察生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作文素材。可布置“生活观察日记”任务,让学生记录每天的家庭小事、校园场景或自然现象,如“妈妈煮早餐的过程”“课间和同学跳皮筋的场景”“路边小草的变化”。定期在课堂上组织素材分享会,让学生交流观察所得,教师则帮助梳理素材的核心亮点,如从“煮早餐”中提炼“亲情细节”,从“小草变化”中挖掘“生命成长”主题。
1.2 结合生活场景的写作主题设计
写作主题设计需紧密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降低写作难度,激发表达欲望。例如,围绕“校园生活”设计“我的课间十分钟”“一次有趣的班级活动”等主题;围绕“家庭生活”设计“我帮家人做家务”“家庭周末小聚会”等主题;围绕“社会体验”设计“第一次逛菜市场”“社区里的暖心小事”等主题。主题呈现时可借助图片、短视频或实物道具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
1.3 融入生活体验的写作技巧渗透
写作技巧的教学需融入生活体验,避免单纯讲解理论。讲解“细节描写”时,可让学生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毛绒玩具、陶瓷杯子,描述触摸时的感受;讲解“情感表达”时,可引导学生回忆“被表扬时的心情”“和朋友吵架后的感受”,用具体的动作、语言描写传递情感。还可结合生活中的事件教授结构安排,如写“一次失败的尝试”,按“尝试前的期待—尝试中的过程—尝试后的感悟”梳理思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体验中理解并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二、生活化素材在作文教学应用中的适配策略
2.1 依据学生年级认知水平的素材筛选策略
需根据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筛选生活化素材。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感受为主,可选择“玩具”“零食”“幼儿园回忆”等简单素材,帮助他们用短句描述画面;中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可筛选“班级值日”“短途旅行”“和家人的矛盾”等素材,引导他们加入简单的心理描写;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思维深度,可选择“环保实践”“传统文化体验”“成长中的烦恼”等素材,鼓励他们表达观点与感悟。
2.2 适配不同作文类型的素材整合方法
针对不同作文类型,需采用差异化的素材整合方法。写记叙文时,可将生活中的“事件片段”整合,如把“帮奶奶浇花”“奶奶教我缝扣子”整合为“我和奶奶的温情时光”,突出事件的连贯性;写说明文时,可整合生活中“物品的特点与用途”,如介绍“书包”,整合“书包的材质”“分层设计”“使用中的便利”等素材,按逻辑顺序组织内容;写议论文(小学高年级)时,可整合生活中的“现象与观点”,如讨论“垃圾分类”,整合“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自己的分类做法”“分类的好处”等素材,支撑观点表达。
2.3 兼顾个体差异的素材应用引导方式
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素材应用引导方式。对性格内向、生活体验较少的学生,可提供“共性素材”,如校园里的“运动会”“读书节”,引导他们从共同经历中挖掘独特感受;对生活体验丰富但表达混乱的学生,可帮助“梳理素材逻辑”,如用思维导图列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让素材条理更清晰;对擅长创意表达的学生,可鼓励“素材创新运用”。
三、生活化素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效果评估维度
3.1 基于学生层面的写作兴趣与表达能力提升评估
从学生层面评估,需关注写作兴趣与表达能力的变化。写作兴趣可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如是否主动参与素材分享、是否愿意提前完成作文、是否主动修改作文;表达能力可对比应用素材前后的作文,观察学生是否从“被动写作”转为“主动表达”,是否能运用素材中的细节让语言更生动。
3.2 基于作文质量层面的内容丰富度与真情实感评估
作文质量层面的评估,核心是内容丰富度与真情实感。内容丰富度可观察作文中是否有具体的生活细节,如是否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场景的颜色、声音”,是否避免了“空话、套话”;真情实感可判断作文是否传递出学生的真实感受,如写“成功的事”是否有“开心的细节”,写“难过的事”是否有“失落的表现”,是否能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
3.3 基于教学层面的课堂参与度与教学目标达成评估
教学层面的评估,需考察课堂参与度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可统计学生参与素材讨论、如“学生能运用生活素材写一段细节描写”“学生能完成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判断目标是否实现。
四、结论
本文围绕生活化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展开分析,从应用路径、适配策略到效果评估,构建了完整的研究框架。应用路径通过观察积累、场景设计、技巧渗透,搭建了生活与写作的桥梁;适配策略依据年级、作文类型、个体差异,确保素材应用的针对性;效果评估从学生、作文质量、教学三个层面,验证了素材应用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龚维.生活化理念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施路径探究[J].智力,2025,(20):102-104.
[2]李学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实践[J].作家天地,2025,(14):124-126.
[3]高法庭.基于生活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