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研究
梁必富
罗定市泷水中学 527229
引言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尚不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易受外界干扰,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延、遵守纪律自觉性差等问题,给班级日常管理带来挑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多以“管理者”身份进行外部监督,通过批评、奖惩等方式约束学生行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服从状态,难以从内心建立规则意识,自我约束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1.1 学生层面:自我认知不足与主动约束意识薄弱
初中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认知与把控能力尚不完善。部分学生难以清晰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对班级的影响,如课堂随意讲话时,未意识到会干扰同学听课与教师授课。同时,学生主动约束的意识较弱,面对诱惑时易失控,如课后因沉迷游戏而拖延作业,或因同学邀约而违反校纪班规。此外,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习惯等待教师提醒与监督,缺乏主动规范自身行为的意愿,难以形成自主约束的内在动力,这成为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首要障碍。
1.2 教师层面:管理方式传统与培养方法单一
部分初中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重“管控”轻“引导”。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多通过制定严格班规、频繁监督检查、及时批评纠正等方式约束学生,忽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何要约束”“如何自我约束”。同时,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方法较为单一,多停留在口头说教层面,如班会课上反复强调纪律要求,缺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互动体验与实践活动。
1.3 环境层面:班级规则执行松散与家庭协同缺失
班级规则的执行力度不足,削弱了自我约束培养的效果。部分班级虽制定了详细班规,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弹性空间”,如对成绩好的学生违反规则时处罚较轻,对调皮学生则过于严厉,导致规则失去公信力,学生难以形成对规则的敬畏,自我约束缺乏外部规范支撑。此外,家庭协同教育存在缺失,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约束多依赖“说教+奖惩”,与学校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理念不一致;还有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忽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家校教育脱节,进一步增加了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难度。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核心策略
2.1 基于规则共建的自我约束意识唤醒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班级规则制定,唤醒自我约束意识。教师可组织班会课,围绕“班级需要哪些规则”“如何执行这些规则”等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言。例如,针对“课堂纪律”,学生可提出“发言先举手”“不随意打断他人”等具体规则,针对“课后作业”,可约定“按时提交、独立完成”等要求。学生在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能更深刻理解规则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到规则是保障班级秩序与自身权益的基础,进而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维护”,逐步建立自我约束的内在意识。
2.2 依托班级活动的自我管理能力锻炼策略
借助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与约束的实践机会。教师可组织“班级值日岗”活动,让每位学生轮流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如管理课间纪律、检查卫生情况、督促同学完成作业等。在值日过程中,学生需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同时学会协调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突发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把控与管理能力。此外,还可开展“目标管理打卡”活动,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与行为目标,通过班级群每日打卡、周末分享心得,在集体氛围中锻炼自我约束能力。
2.3 通过个性化引导的自我反思习惯养成策略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引导,帮助养成自我反思习惯。教师可利用课后谈心时间,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引导学生回顾自身近期行为,如“这一周你有没有违反过班级规则?当时为什么没控制住自己?”“如果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怎么做?”。同时,可指导学生撰写“自我反思日记”,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行为表现,分析优点与不足,如“今天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值得坚持;但课后忘记打扫卫生,明天要记得”。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3.1 教师角色转型与专业能力提升保障
教师需从“管理者”转型为“引导者”,并提升相关专业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多倾听学生想法、鼓励学生参与,减少单向管控。同时,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学习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如如何设计互动式班会、如何进行有效的个性化引导。
3.2 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与正向激励保障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正向激励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教师可在班级内打造“自律榜样”展示区,定期评选“自律小明星”,展示学生在自我约束方面的进步案例,如“小明连续两周按时完成作业,课堂发言积极且遵守纪律”,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其他学生的自律意识。
3.3 家校协同联动与教育理念统一保障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确保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统一。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普及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性,分享科学的教育方法,如“如何引导孩子制定家庭规则”“如何通过反思日记帮助孩子自我提升”。
四、结论
本文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出学生层面自我认知不足、教师层面管理方式传统、环境层面协同缺失等困境,提出规则共建唤醒意识、班级活动锻炼能力、个性化引导养成反思习惯等核心策略,明确了教师角色转型、班级文化激励、家校协同联动等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海霞.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05):109-111.
[2]贾聚金.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8):150-152.
[3]荣慧英.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2025,(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