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的策略
邢江英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姑溪初级中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从基础积累向综合运用过渡的关键时期,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往往导致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满足学生语言实践需求。而任务型教学法以 “任务”为核心载体,将语言学习融入具体的、有意义的活动中,恰好与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的优化需求高度契合。
一、任务型教学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设计分层化任务,满足不同学生互动需求
初中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若采用 “一刀切” 的任务设计,容易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因无法完成任务而逃避互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任务缺乏挑战性而失去互动兴趣。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化任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互动空间。在任务设计时,可根据 “基础层 — 提高层 — 拓展层” 的梯度设置任务目标和内容:基础层任务侧重语言知识的巩固和简单运用,如在 “Family” 单元中,让学生用简单句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This ismy father. He is a doctor.”);提高层任务注重语言能力的提升和灵活运用,如让学生描述家庭成员的日常活动(“My mother usually cooks breakfast at7 o'clock.”);拓展层任务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如让学生设计“家庭周末计划” 并向小组展示。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互动,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在完成基础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渐增强互动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能在拓展任务中挑战自我,进一步提升互动质量,从而实现课堂互动的全员参与和有效开展。
(二)创设情境化任务,增强课堂互动的真实性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离不开具体的语境,缺乏真实语境的课堂互动往往显得生硬、机械,学生难以将所学语言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情境的创设,通过构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真实情境,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开展互动,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自然性。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购物、就医、问路、校园活动等情境化任务。
(三)组织合作化任务,提升课堂互动的协作性
合作学习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合作化任务,能让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开展多向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根据任务难度和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 4-6 人的合作小组,明确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互动内容、发言人负责展示小组成果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
二、任务型教学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实施保障
(一)强化教师的引导与调控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调控能力直接影响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互动的引导者、协助者和评价者。首先,在任务设计阶段,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确保任务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在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应清晰讲解任务目标、内容和要求,避免学生因任务理解不清而影响互动效果。其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课堂互动的巡视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表达错误、互动积极性不高等,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例如,当学生在互动中出现语法错误时,教师不宜直接打断纠正,而是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改正,保护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合理调控课堂互动的节奏和氛围,避免互动过于混乱或过于沉闷,确保课堂互动有序、高效进行。
(二)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为课堂互动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激励,促进任务型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侧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表现,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参与情况。因此,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任务互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反思自己的互动行为,了解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提升自我认知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后,教师可设计评价表格,让学生从 “参与积极性”“语言表达准确性”“团队合作贡献度” 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鼓励性的反馈。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星级评价等多种形式,让评价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及时肯定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进步和成果,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同时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任务设计和互动引导策略。
(三)优化课堂教学资源配置
充足且适宜的教学资源是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支撑,能为课堂互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工具,提升互动的质量和效率。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任务元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互动任务。同时,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实物资源(道具、模型)、网络资源(英语学习网站、APP)等。例如,在 “Festivals” 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不同国家节日庆祝活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日文化,然后设计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的互动任务,学生在视频资源的启发下,能更生动、详细地进行表达,提升互动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利用教室空间资源,根据任务需求对教室座位进行灵活布置,如小组合作任务采用圆桌式座位,角色扮演任务设置专门的情境区域等,为课堂互动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资源配置,能为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让课堂互动更具多样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分层化、情境化、合作化的任务,能有效优化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引导调控能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确保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落实,从而推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宝难.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课堂模式研究[J].校园英语, 2020(33):199-200.
[2]高美云.基于任务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小组互动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3]宋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实施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