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动力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的能耗对比分析
肖文超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一、 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类型与能耗特征
(一)纯电动系统的电能利用效率
纯电动系统以动力电池为核心,通过电机驱动列车运行。其能耗特征表现为电能的高效转化与利用。在制动过程中,纯电动系统可通过再生制动技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电池中,实现能量回收。该系统的能量流动路径简洁,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能量损耗,使得电能利用率显著提升。此外,纯电动系统的能量来源为电网电力,其碳排放强度取决于电网的能源结构。若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则纯电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将显著降低。
(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转化机制
氢燃料电池系统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其能耗特征表现为氢能的高效转化与低排放。在燃料电池堆中,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电能。该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仅排放水蒸气,具有零排放的优势。然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耗效率受制于氢气的制取、储存与运输环节。目前,氢气主要通过化石燃料重整或电解水制取,前者会产生碳排放,后者则依赖电网电力。因此,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需综合考虑氢气来源的清洁程度。
(三)混合动力系统的多能源协同机制
混合动力系统结合了传统内燃机与新能源动力源的优势,通过多能源协同实现能耗优化。其能耗特征表现为能源利用的灵活性与高效性。在混合动力系统中,内燃机与电机可根据运行工况动态切换或协同工作。例如,在启动与加速阶段,电机可提供辅助动力,减少内燃机的负荷;在制动阶段,电机可回收能量并储存于电池中。此外,混合动力系统还可通过优化内燃机的工作点,使其运行在高效区间,进一步降低能耗。然而,混合动力系统的能耗优化需依赖复杂的能量管理策略,其控制逻辑的复杂性可能影响系统的实际节能效果。
二、 不同新能源动力系统的能耗对比
(一)能耗效率的差异
纯电动系统在能耗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电机驱动方式减少了机械传动环节的能量损耗,且再生制动技术可回收大量制动能量。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能耗效率受制于氢气制取与储存环节的能量损耗。尽管燃料电池堆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但氢气的生产、压缩与运输过程可能消耗大量能源。混合动力系统的能耗效率则介于纯电动与氢燃料电池系统之间,其多能源协同机制可在不同工况下实现能耗优化,但整体效率仍低于纯电动系统。
(二)能量来源的可持续性
从能量来源的可持续性来看,氢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潜在优势。若氢气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则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接近零。然而,目前氢气生产仍以化石燃料重整为主,导致其可持续性受限。纯电动系统的能量来源为电网电力,其可持续性取决于电网的能源结构。若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则纯电动系统的可持续性将显著增强。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来源包括燃油与电能,其可持续性受制于燃油的清洁程度与电能的来源。
(三)技术成熟度的对比
在技术成熟度方面,纯电动系统已实现广泛应用。其动力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技术与能量管理技术均较为成熟,且产业链完善。氢燃料电池系统则处于发展阶段,其燃料电池堆的耐久性、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仍需突破。此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混合动力系统结合了传统内燃机与新能源技术,其技术成熟度较高,但多能源协同控制策略的复杂性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三、 新能源动力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适用场景
(一)纯电动系统的城市短途运输
纯电动系统适用于城市短途轨道交通场景。其高效电能利用与零排放特性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环保与节能的要求。此外,纯电动系统的噪声较低,可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在城市短途运输中,纯电动系统的续航里程可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且充电设施的建设相对容易。然而,纯电动系统的适用性受制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充电时间。若需实现长距离运输,则需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或缩短充电时间。
(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长距离运输
氢燃料电池系统适用于长距离城市轨道交通场景。其氢能转化机制可提供持续的动力输出,且氢气加注时间较短,可满足长距离运输的运营需求。此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零排放特性可显著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碳排放。然而,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适用性受制于氢气供应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目前,氢气加注站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限制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大规模应用。
(三)混合动力系统的多工况适应
混合动力系统适用于多工况城市轨道交通场景。其多能源协同机制可根据运行工况动态调整能源利用方式,实现能耗优化。例如,在启动与加速阶段,电机可提供辅助动力;在巡航阶段,内燃机可运行在高效区间;在制动阶段,电机可回收能量。混合动力系统的多工况适应能力可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对灵活性与经济性的要求。然而,混合动力系统的适用性受制于能量管理策略的优化程度。若能量管理策略不合理,则可能导致系统能耗增加。
四、 新能源动力系统能耗优化的方向
(一)提升能量转化效率
提升能量转化效率是新能源动力系统能耗优化的核心方向。对于纯电动系统,可通过优化电池材料与电机设计,提升电能利用效率;对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可通过改进燃料电池堆的结构与催化剂,提升氢能转化效率;对于混合动力系统,可通过优化内燃机与电机的协同控制策略,提升多能源利用效率。
(二)优化能量管理策略
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是新能源动力系统能耗优化的关键方向。对于纯电动系统,可通过智能算法预测列车运行工况,动态调整电机输出功率,实现能耗优化;对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可通过优化氢气供应策略,减少氢气储存与运输环节的能量损耗;对于混合动力系统,可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平衡内燃机与电机的能源利用,实现全局能耗最优。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是新能源动力系统能耗优化的重要方向。对于纯电动系统,需建设充足的充电设施,缩短充电时间;对于氢燃料电池系统,需建设氢气加注站,完善氢气供应网络;对于混合动力系统,需优化燃油供应与电能补充的协同机制,提升运营效率。
结语
新能源动力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的应用为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路径。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在能耗效率、能量来源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适用场景与能耗优化方向也各具特色。通过提升能量转化效率、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及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可进一步挖掘新能源动力系统的节能潜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于威布尔分布及海因里希法则的动车组车门系统维修周期优化研究[J]. 李建新;牛刚.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01)
[2] 基于 RAMS 的轨道交通转向架关键部件状态评估[J]. 刘俊洁;徐永能;马文军;张斌峰.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22(09)
[3] 铁路客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J]. 王后闯;曾陆洋;郝国梁;杨红运;刘峰.铁道机车车辆,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