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改造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周庆
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提升,老年群体居住环境状况愈发受重视。由于老年人大多生活在老旧小区,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十分关键。伴随身体机能的减退与心理需求的变动,对居住环境存在特殊要求。
一、老年人身心特征与空间需求
伴随年龄递增,老年人生理机能呈现衰退态势,像肌肉力量不足、关节活动欠佳导致行动变得缓慢,存在视觉与听觉方面的障碍,平衡能力和反应速率下降等问题。多数老人心理层面存在较强的安全感诉求,较易产生孤独感与失落感,期望通过社交获取情感抚慰与归属感。依据这些身心方面的特性,公共空间对老年人有独特需求:一是应拥有易于到达的空间,与行动能力相契合[1]。二是保障空间安全性,降低潜在隐患,配备明确的标识体系。三是应设有舒适的休憩区域,配置契合人体工学原理的座椅,可遮挡阳光与雨水,满足长时间驻足的要求。四是创建恰当社交区域,降低孤独感,推动身心良好发展。
二、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一)功能布局不合理
建设时期久远,因规划与建设情况的局限,公共空间功能分布缺乏系统合理性,难以契合老年人需求,功能区域划分无序,健身、晾晒与通行的区域相互混杂,容易造成干扰且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像健身器材安置在通道旁会提升碰撞概率,功能配置呈现失调态势,侧重于通行与停车,对休憩及活动功能有所忽视,公共空间中专用设施匮乏,服务设施布局位置偏远,给老年人造成了麻烦。
(二)无障碍设计缺失
作为老年人使用公共空间的保障基石,无障碍设计,然而多数老旧小区存在严重短缺,影响老年人出行,出入处设高台阶,坡道规划未达标准,城市道路的盲道常有被侵占、破坏或铺设不合规的情况;公共设施无障碍配套缺失,致使老年人使用受阻。
(三)安全性不足
老小区公共空间安全程度欠佳,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现存硬件设施陈旧,照明和消防设备存在缺陷,管理未配备专业物业,治安巡查力度弱,治安问题频发;公共空间无安全防护举措,停车位置规划欠佳,加大了老年人受伤的风险。
(四)缺乏社交空间
老年人的社交活动意义显著,然而老旧小区缺乏专属社交空间,缺乏固定的活动场所,临时集结区域易受天气与噪声干扰,社交空间的环境氛围欠佳,设施与设计存在缺陷;小区缺少活动组织机制与平台,使老年人孤独感和疏离感加重。
三、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策略
(一)功能布局优化
鉴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功能布局欠佳状况,需依据老年人真实需求,对功能布局实施系统性优化,让空间功能达成合理区分与均衡调配,应实施清晰的功能区分。按照老年人的活动类别,把公共空间分割为休憩、健身、社交、通行等不同区域,利用绿化、栏杆、地面铺装的变动等清晰界定,避免干扰[2]。将健身区域设置在相对静谧、远离主干道的地方,配备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械与休息座椅;对通行区域和停车区域实施分开式规划,设置专属通道,维护老人出行的安全性,达成功能配置的平衡,在保障通行与停车基本功能的同时,增添适合老人的休息、活动与服务设备。在老人频繁停留的区域增添休息座椅,座高设定在 45 至 50 厘米区间,配备扶手与遮阳挡雨棚;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进行优化安排,贴近老人居住的区域,步行时间不超过 5 分钟,可对小区内闲置空间加以改造,像废旧锅炉房、空旷地块等,构建小型老年活动场所或花园,拓展公共空间用途,以契合老人多元需求。
(二)完善无障碍设计
优化无障碍设计为提高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性的核心,应从出入口、道路、公共设施等诸多方面作出改进,给老人打造安全便利的空间。在出入口的规划方面,对单元楼入口和小区大门的台阶实施改造,增添满足国标要求的无障碍坡道(坡度不大于 1:12、宽度需达到 1.2 米及以上),采用防滑材质铺设坡道,两边安装 0.85 至 0.9 米的扶手;不具备设置坡道条件的区域,配备升降装置。道路设计工作中,对盲道重新布局铺设,保障其连贯且无阻碍,让盲道砖颜色和周围形成明显区分。在主要道路交汇点、转弯处安装提示性盲道与语音提醒装置。公共设施方面,改造公共厕所,增添面积不少于 2.2 米 ×1.5 米的无障碍厕位,设置扶手、紧急呼叫装置与防滑地板,马桶高度在 0.45-0.5 米范围。同时,调整改造座椅、健身器材,为座椅配扶手,给健身器材装防护垫并标注安全提示标识。
(三)提升安全性
增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安全性,可从改造硬件设施和健全管理机制两方面着手搭建安全保障体系,助力老年人户外出行活动。针对硬件设施开展改造工作,对公共照明设备开展检修与更新操作,在道路两侧等区域增添路灯与庭院灯,使夜间照明充足均匀得以实现,让照明强度维持在 15勒克斯及以上,路灯高度控制在 3 - 4 米,在室内公共地带安装声控或者感应类型的照明器具。优化消防设施配备,规范安置灭火器、消防栓等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在高层楼道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识,改造有安全风险的设施,如在水池区域设防护围挡、磨平健身器材尖锐边角并包裹防撞材料[3]。合理布局停车位,设置停车场地、交通指示标识与减速设施;引入专业物业管理企业强化日常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四)营造舒适的社交空间
打造适宜社交环境,可借助空间安排、设施设置和活动筹备三方面,达成老年人社交需求,增进生活满足感。从空间规划角度出发,应于安静且采光通风佳的区域设置社交空间,像于小区中央打造广场、在楼栋之间建造花园,其面积不能低于 100 平方米,布局需开阔通透,利用绿化植被等塑造氛围。设施配备上,设置足量休憩坐具,座椅采用木质或软质材质,座椅之间的距离处于1 - 1.5 米范围。配置多功能的活动区域,地面采用防滑材质;配置包含饮水装置的服务设施,搭建遮阳挡雨棚,就活动安排而言,社区构建活动组织体系,按周期举办文化、娱乐与健身活动。
结束语
适老化改造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难题的关键办法,更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助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途径,优化功能布局、完善无障碍设计、提高安全性并打造舒适社交空间,能显著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提升其生活便捷性与安全感。优质公共空间设计可推动老年人沟通互动,减少孤独感,增强心理健康程度。后续开展改造工作时,需全面考量老年人实际需求,整合当地文化特色与资源条件,拟定科学恰当的改造规划,要实现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目标,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协同参与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卢桓万, 王博雅.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设计探索[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 5 (06): 174-176.
[2]刘继浩, 袁浩, 王磊.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探究[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 (11): 46-48.
[3]李婷婷, 许辉, 马硕, 李永珊, 关雅如, 李文瑄.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3, (34):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