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盐碱地综合治理途径的探讨
王东 姜黎
新疆石河子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 和田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耕地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问题,导致作物产量不高,农业发展缓慢
关键词:和田县;盐碱地;治理;途径
盐碱地称地球之癣,治理难度大。习总书记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具有开发潜力的5亿亩。新疆是我国盐碱地分布最广,种类最多,有1.5亿亩,可利用盐碱地1462万亩。
1和田地区盐碱地情况:
根据新疆盐碱荒(草)地轻重程度面积统计及第三次土壤普查初步数据,和田地区共有盐碱荒(草)地674.05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化481.8万亩、重度盐碱化192.25万亩。盐渍化耕地面积达34.3万亩,改良利用潜力巨大。和田县现有耕地46万亩,其中耕地盐渍化面积3.6万亩,并呈如下特点:
1.1盐碱地面积有逐年增加趋势。近年来部分乡镇由于土地碎片化整理后耕地面积虽然增加了,但地里盐斑面积也随年扩大,耕地质量反而下降的情况,受到土壤盐分离子的危害,冬麦出现黄化、死亡。经取土化验,发现大部分农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
1.2土地盐碱化程度加重。在和田县英艾日克、吾宗肖、阿瓦提乡路边,都看到大片白茫茫撂荒土地。经了解,很多农户往年还在耕种,土壤盐碱化不断加重,农作物产量下降,效益低下,无法种植就撂荒了。
1.3、节水滴灌技术推广难。(大量节水建设项目资产闲置)。采用滴灌技术种植农作物,可以将作物根系周边的盐分淡化,形成根系安全区域。但田间地下水位必须降到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安全水位。南疆地区冬季无降雪,蒸发量大,土壤冬季返盐严重。当地农民说以前这块地种的好好的,农田一用上滴灌就不行了,白茫茫一片。这些观点也阻碍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及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应用,导致冬麦产量不高。
2、和田县土壤盐渍化成因
2.1、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影响形成积盐。和田县受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两河水流量影响,在夏季汛期,地下水位提升,甚至地下水位漫过土壤耕种层,加之和田地区气候干燥、日照强烈、基本无降水,蒸发量大,导致水分蒸发、盐分遗留,逐步形成耕层盐碱化。
2.2、农田大水漫灌方式导致土壤长期积累盐碱。我县农田主要分布于两河两岸。长期大水漫灌的生产灌溉方式使地下水位抬升,导致农田肥力下降,土壤盐碱化不断加重。
2.3、土地流转不规范导致撂荒性耕地盐碱。部分承包户早年低价租赁较多土地,无种植技术,主要目的是二次承包流转,从中赚取差价,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连年种植,持续撂荒,导致后期土壤次生盐碱化。
2.4、落后的排盐技术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本县耕地排盐主要措施依赖于农田排碱沟,由于年久失修,排碱沟缺乏科学规划、布设不合理。重建设干排、而忽视支排布设,支干排没有及时疏通、连通,使得盐碱水无法排到灌区外而导致土壤积盐严重。
2.5、不合理耕作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耕作层土壤盐碱化。和田县农田耕地多为小块地,高低不平,种植作物复杂,用水时间也不一致,秋季也没有及时秋耕冬灌,增施有机肥、平整土地等耕作措施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2.6、对地下水使用严格控制,无法采用竖井排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壤盐碱化。
3对策措施
3.1、厘清思路,系统科学分类逐步改造。
习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毛泽东主席1958年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土壤排在第一位,可见培肥地力、改良土壤之重要。盐碱地治理本质是“淡化表层、防治盐碱;培肥耕层,提升地力,核心就是灌排配套,盐随水走。
3.2、摸清家底,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实施。运用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掌握本县土壤基本情况,树立灌区思维,优化灌排体系。围绕盐碱地综合利用,提出的轻度、中度、重度盐碱耕地改良成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水利工程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措施和综合改良技术的实施应用,并完成田间配套工程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盐碱耕地质量有效提升。
3.3实行农-草-畜循环利用途径,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利用盐碱地。轻度盐碱地推广增施有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旱碱麦—苜蓿粮饲轮作等技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盐碱耕地保水保肥能力。中度盐碱耕地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原理,采用漫灌与滴灌结合形式控盐,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改善土壤结构;重度盐碱耕地,可用“以稻治碱”农业措施。对于地下水位高,短时间难以利用土地就“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形式,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种植耐盐碱特色牧草,逐步减少土壤盐分含量。如种植盐地碱蓬每亩能收获1.8吨干草,带走400多千克盐份。
3.4、“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推广耐盐碱的作物品种,如种植水稻、小麦、高粱、油葵等耐盐碱品种。
3.5、充分利用本地养殖业资源优势,将养殖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集中综合开发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水溶肥等系列产品,既能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高度融合,又能为和田地区盐碱地、沙地治理改良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3.6、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采用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实施暗管排盐、水肥盐调控技术,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土壤盐碱危害程度。
综上,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控盐、排盐、节水、降低地下水位,才是和田地区盐碱地改良的根本途径。
作者简介:王东 (1971年-)男,汉族,新疆石河子人,硕士研究生 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土壤肥料工作 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经选派挂职和田县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