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实践效果

作者

王斌

沈阳航天医院 辽宁沈阳 110043

一、引言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特点,如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无力、平衡障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引发的认知功能减退等,使得跌倒成为其住院期间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跌倒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损伤,增加痛苦与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声誉与护理质量。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与监控,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对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一)患者自身因素

生理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共济失调导致行走不稳、平衡失调,老年患者常见的视力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也降低了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应对能力。疾病层面,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肢体无力、头晕、意识模糊,帕金森病的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失衡,以及癫痫发作时的意识丧失与肢体抽搐,都显著提升了跌倒风险。心理方面,焦虑抑郁使患者高估自身能力、急于活动,侥幸心理导致不配合护理指导,进一步加大跌倒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

病房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地面湿滑不平整、卫生间走廊扶手缺失、病床高度不当、家具摆放杂乱,直接威胁患者行动安全。光线条件影响视觉感知,夜间昏暗导致起夜困难,白天强光引发视力不适。物品管理同样关键,随意摆放的拖鞋、衣物、医疗设备易致绊倒,呼叫铃位置不佳使患者求助时仓促起身,均可能引发跌倒。

(三)护理因素

风险评估环节,部分护理人员仅依据年龄和疾病诊断简单评估,忽视心理状态、药物使用等关键因素,导致高危患者未能及时识别。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危害认知不足,未掌握正确活动方法和预防技能。护理人力紧张,尤其在夜间或人员紧缺时段,难以保证全面细致的护理观察,跌倒发生时无法及时干预。

(四)药物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常使用多种药物,部分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风险。例如,镇静催眠药会导致患者嗜睡、头晕;降压药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糖药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这些都可能使患者在活动时发生跌倒。

三、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实施策略

(一)风险评估

(1) 建立科学的评估工具:选择适合神经内科患者特点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如 Morse 跌倒评估量表等,并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肢体功能、认知状态、心理状况、药物使用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跌倒风险评估。例如,对于患有脑梗死且存在肢体偏瘫、正在使用镇静药物的患者,应给予较高的风险评分。

(2) 动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跌倒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整个住院过程。定期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及时发现风险因素的变化, 如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肢体功能有所改善,可相应降低其跌倒风险评分;若患者出现新的症状或开始使用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则需提高风险评估等级。

(二)预防措施制定

(1) 针对患者自身因素的预防:对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加强肢体力量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同时,为患者提供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帮助其安全活动。对于认知功能减退或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关心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心。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跌倒的危害,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

(2) 环境优化:改善病房设施,确保地面干燥、平整,在卫生间、走廊等地方安装牢固的扶手,调整病床高度至合适位置。合理摆放家具和物品,保持通道畅通。根据患者需求,调整病房光线,在夜间提供柔和的照明,方便患者起夜。同时,将呼叫铃放置在患者易于触及的位置,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方法。

(3) 护理干预: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和评估能力,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的跌倒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增加对高危患者的巡视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活动情况。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 口头讲解、发放宣传资料、播放视频等,向其传授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方法,包括正确的起床、行走、上下床姿势,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等。

(4)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熟悉神经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反应。对于可能引起跌倒风险的药物,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告知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后应卧床休息,避免立即下床活动;使用降压药后起身时动作要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三)风险监控与反馈

(1) 建立监控体系: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制定跌倒事件报告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生跌倒后,立即进行现场处理,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数据分析与反馈:对跌倒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找出导致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和管理漏洞。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召开风险管理会议,反馈跌倒事件的分析结果,分享经验教训,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和预防措施,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体系。

四、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实践意义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意义深远。它通过识别与控制患者自身、环境、护理及药物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直接降低跌倒发生率,减少患者身体损伤,保障生命安全与健康,同时助力患者康复,加快出院进程。从护理工作角度看,其促使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专业能力,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团队协作,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在医患关系层面,有效预防跌倒事件能减少患者不良体验,增强患者及家属信任,降低医疗纠纷风险,维护医院形象与医疗秩序。此外,作为先进管理理念,其在跌倒预防中的实践应用,推动护理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丰富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内涵,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开拓了学科发展新思路。

五、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全面识别和评估,制定并实施科学有效 建立 完善的风险监控与反馈体系,能够显著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疗纠纷,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茂芳.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1):24-26.

[2]王晓红.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9):129.

[3]王丽,韩秀娟,李世辉.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开放病房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24-25+28.

作者简介:王斌(1975 年3 月-)女,汉,辽宁省台安县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