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与储层保护技术

作者

刘兴源

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124010

引言

油气藏储层损害是指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储层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油气藏产能的现象。储层损害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制约了油气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1 物理损害机理

(1)渗透率降低。在油气开采的过程中,储层岩石会经历一系列的物理变化,这些变化是由温度、压力以及流体的物理性质变化所引起的。具体来说,这些变化可能包括岩石颗粒间的位移、膨胀和收缩等。这些物理作用会导致储层孔隙和裂缝的尺寸发生变化,从而降低储层的渗透率。渗透率的降低会直接影响油气的流动性和开采效率。(2)孔隙结构破坏。油气开采过程中,注入的流体与储层岩石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孔隙结构的破坏,表现为孔隙尺寸的缩小和孔隙连通性的降低。孔隙结构的破坏会限制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从而影响油气的有效产出。

1.2 化学损害机理

(1)酸碱反应。当注入的流体中含有酸性或碱性成分时,它们可能与储层岩石发生酸碱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储层中的矿物溶解或沉淀,从而改变储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影响其储集能力。(2)盐类沉淀。注入流体中如果含有盐类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与储层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盐类沉淀。这些沉淀物可能会堵塞储层中的孔隙,减少孔隙的有效空间,进而降低储层的渗透率。

1.3 生物损害机理

(1)微生物腐蚀。储层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如存在有机物、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可能会对储层岩石以及相关的管道和设施产生腐蚀作用。这种微生物腐蚀会削弱储层和管道的结构,增加维护和更换的频率。(2)生物堵塞。微生物在储层中的繁殖和死亡过程会产生生物污泥。这些生物污泥可能会堵塞储层中的孔隙,降低油气的流动通道,从而减少油气的产量和效率。

2 储层保护技术

2.1 预防性保护技术

预防性保护技术在油气田开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有效避免储层损害的发生。首先,优化注采方案是储层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注入流体和采出流体的类型、流量以及压力进行精确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力损害。具体而言,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注水井和采油井,可以显著降低不必要的流体流动,从而减少对储层孔隙结构的破坏。这种优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还能有效延长储层的使用寿命。其次,化学药剂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提高原油流动性、抑制微生物生长等。然而,不当的化学药剂使用可能导致化学损害,影响储层的化学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对于减少化学损害、保护储层化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再者,微生物在油气田中可能引发生物损害,如微生物腐蚀和生物堵塞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生物控制技术,如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抑制剂等,来降低生物损害的风险。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油气田的正常运行,确保储层的安全。总之,预防性保护技术通过优化注采方案、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以及控制微生物损害等多方面手段,为油气田的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治理性保护技术

在油气田的开采过程中,储层损害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当储层已经遭受损害时,我们并非无计可施。治理性保护技术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帮助恢复储层的渗透性,首先,酸化处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储层恢复的技术。这种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酸液,如盐酸或醋酸,来溶解储层中的堵塞物。这些堵塞物可能包括碳酸盐岩中的钙质沉积物,或者是由于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其他化学沉积物。酸化处理能够有效地清除这些堵塞物,从而恢复储层的渗透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酸化处理在碳酸盐岩储层的恢复中尤为有效,因为它能够针对这类储层特有的堵塞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其次,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储层中创造人工裂缝来提高油气流动能力的先进技术。压裂过程涉及注入高压流体,通常称为水力压裂液,这些液体能够打开或扩展储层中已有的自然裂缝。通过这种方式,储层的渗透性得到显著提升,油气可以更加顺畅地流动。压裂技术在提高油气田产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那些原本渗透性较低的储层中。再者,堵水技术是针对油气田开采中水力损害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有时为了防止水层对油气的冲刷和稀释,需要减少或隔离某些水层的流动。堵水技术通过注入堵水剂,如水泥浆、聚合物或硅酸盐等,来封闭水层或降低其渗透性。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水力损害,还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对于维护油气田的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治理性保护技术是油气田开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酸化处理、压裂技术和堵水等多种手段,帮助恢复和提升储层的渗透性,从而确保油气田的可持续开发和高效生产。

3 储层保护技术实际应用价值

3.1 提高油气藏采收率

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会导致油气流动阻力增加,降低油气的渗流能力,从而影响油气藏的采收率。储层保护技术通过减少油气藏储层损害,可以有效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储层保护技术可以减少孔隙结构破坏、提高渗透率、降低粘度、改善流体流动特性等,从而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

3.2 降低开发成本

储层损害会导致油气产量降低,进而增加开发成本。储层保护技术可以减少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损害,降低油气产量损失,从而降低开发成本。通过实施储层保护技术,可以减少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维护、修复和增产措施,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益。

3.3 延长油气田寿命

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损害会导致油气藏的产量逐渐下降。通过储层保护技术,可以减缓油气藏的损害程度,延长油气田的寿命,为油气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储层保护技术有助于维护储层结构完整性,提高油气藏的产能,延长油气田的开发周期。

3.4 改善油气藏开发环境

储层保护技术有助于减少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油气藏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环保开发。储层保护技术可以降低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实现油气藏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语

油气藏储层损害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相应的保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储层损害,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未来,随着油气藏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储层保护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崧岳.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0,37(2):1-10.

[2]王拓.储层保护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38(3):11-20.

[3]郑强.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综述[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2,36(1):21-30.

[4]李怡龙.储层保护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2,39(4):31-40.

[5]曹亮,.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研究综述[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3,35(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