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航空安全员高质量执勤智慧的探索
王旭浩 杨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4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笔者“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基于航空安全员高质量执勤,汲取传统文化之精华,之合理的内核,融入航空安全员执勤实践,保民航空防安全长治久安。诚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仅一家之言,非几千字可以说得清楚讲得明白,笔者抱着试试的态度,以哲学的思维,在浩如烟海的各家文化中仅取其一点而论,抛砖引玉之意盎然,引天下才俊共谋民航空防安全。
一、航空安全员执勤智慧之解读
文是文,字是字;要识字,先识文。一个在日常用烂的词“智慧”,却很难讲清楚何为“智”,何为“慧”。笔者班门弄斧,试解读之,智慧一词来源于《墨子》“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这里讲的智慧是才智。笔者从解字来看,“知”“日”为智,知在日之上,知又分为“矢”和“口”,“矢”代表箭,象征速度极快,“口”是言说,日代表时间或者光明,合起来就是每天积累知识,快速领悟,可见智是加法,越学知识越多,知识丰富就是智。再看慧,上面双丰是说极其丰富,中间是扫的右边彐,其下面是心字底,在心之上,是多次不断的扫除内心的杂念、灰尘,以达到清明,可见慧为减法,是思考,是深层次静虑的沉淀,就是慧。可见“智”更多是知识和技能,“慧”是偏向内心的觉悟和洞察力。这与老子之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相对应的,“为学日益”讲得是智,越学知识越多;“为道日损”讲得是慧,清除内心的杂念,回归清净。对于急中生智,动生智来讲,智是在应急中快速做出的反应,不动心,不劳神;对于静生慧,需要内心的思考,所以慧是通过心灵深处多次的思悟,并贯通起来的行为。综合而言,智慧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与心灵深处的思悟,明是非,辨真伪,不虚妄,不张扬就是智慧。“智”是“慧”的基础,“慧”是智的升华。
航空安全员执勤智慧就是航空安全员运用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内心的深思熟虑,融合现场状况,动静结合,完美妥善的处置客舱中发生的事件。航空全员执勤的过程是术道并重,道器并用智慧执勤的过程。二、航空安全员高质量执勤智慧的汲取
有人说航空安全员是法律专家,有人说是格斗专家,也有人说是谈判专家,而笔者想要说的是航空安全员是守护民航安全的蓝天卫士。在万米的高空中,在机长的授权下,处理各种危及空防安全的事件。航空安全员在执勤中需要充满了智慧,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善。笔者试着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踪觅迹,学以致用。
(一)儒家之义
儒家之义是指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义,是儒家思想重要的范畴,是调和理性与感情的实践艺术。义者宜也,既是人的主体品格也是行为品格,也就 何情况下,道德 则与人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就是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作为客舱 坚守职责的担当意识,不推诿逃避,能够胸怀人民,胸怀祖国的职业操守 立国家民族的大义, 爱小家更爱大家,家国一体,是一支正义之师,人民之师,威武之师。儒家之义并非刻板教条,相反行事合宜,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处理问题,恪守尽职,实现保障安全与人文关怀的统
航空安全员在执勤航班任务中能够杀伐果断,用浩然之气做事,用忠诚之心对待空防安全事业,做到忠肝义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横渠四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大义,做一 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益于国家的民航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航空安全员要以国家大义的姿态,感染带动客舱旅客,共护航班安全,必将获得拥护敬重,支持与帮助;同时“义”也代表航空安全员在特情处置中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申明家国大义。义之所在,天下归心,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保障航班起落平安。
(二)道家之柔
《吕氏春秋》中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柔是道家的一个重要观点。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柔弱胜刚强”等等,柔弱不仅仅是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真正有实力的体现,因此老子给予柔弱很高的评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透过现象看本质,道家之柔,是阴柔的进取,不是放弃。上善若水,水之柔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智慧。其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把道的体用讲得透彻明了,柔弱是生存的哲学,是曲折前进的体现,是道与柔弱关系的印证。君不见舌柔软而杀敌无形,因此有人说,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两桃杀三士之事,就是很好的证明,相信驰骋疆场,左冲右突,没有多少人是田开疆的对手;勇敢与虎厮杀,谁能与公孙接相匹敌;入河逆行数里,斩鼋提首,古冶子首屈一指。然七尺之士,不抵晏婴一句“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可见柔之用,不仅仅是滴水穿石,还有言语助力杀人。因此,道家之柔对于航空安全员的执勤,有莫大的启发。
在航空安全员的执勤中,运用道家之柔,以柔弱胜刚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语言之柔。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充满着艺术,好的语言胜过百万雄师。其二是行动之柔,慢工出细活,在巡舱过程中,关注客舱中乘客突出的特点,客舱中重要物品的变化,知微见诸,防患于未然,处置于萌芽状态。其三是特情处置中的柔,在敌我双方情况未明,没有可乘之机之时,要学会示弱处柔,牢记柔弱胜刚强,当机会来临之时,一击制胜,这就是“静若处子,敌人开户;动如脱兔,敌不及拒”。
(三)佛家之空
佛家之空不是一尘不染,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相反,佛家讲的空是有,包含着万事万物,“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空”讲得是世间万物不是永恒的存在,是不断的变化,需要依赖与各种因缘和合而存在,是名空而非空,不着于相,破除执着,超越二元对立。最有名的莫过于古希腊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佛家之空的核心并非消极的避世,而是通过对执念的超越,培养更理性、灵活、包容的思维方式,将其转化为执勤智慧时,帮助航空安全员在高压、复杂的场景中,不被表象所束缚,不被情绪所左右,保持心理的弹性,关注安全的核心目标,深层守护。
佛家之空对于航空安全员的执勤来讲,破除执着,保持冷静客观的执勤心态,其一是客舱安全是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需要航空安全员打起十分精神,保持警惕。其二是在处置特情之时,航空安全员清空已有的成见,超越对立,以包容之心化解矛盾,根据当下之情,全面的分析,积极处理。其三是强大内心,无执无痕,关注客舱从无到有的变化,强化异常行为识别的技能。
(四)兵家之谋
兵家之谋是指航空安全员保卫客舱安全时,以最小的代价、最少的武力为目的所运用各种谋略伎俩。兵家之谋蕴含着战略思维、战术策略、相敌智慧与全局谋划的智慧,是航空安全员执勤的法宝。兵家经典《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和“兵以诈立”,这是说用兵用的是谋略,是诡计。航空安全员在执勤中用“谋”,是为了圣道的目的,采用了诡道的方法,“正出而谲用之”,皆为国为民之安全。虽这也许为一些所谓的“正直人士”所不屑,但从人民出发,也无可厚非。
航空安全员每次处置特情,都是相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是战争的级别不同。因此,引入兵家之谋是合情合理,亦非常有意义。若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定是上善;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未若等待时机,机会出现,动如脱兔。因此,在航空安全员在特情处置中,一是灵活运用孙子的“诡道十二法”,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二是兵以诈立,正出而谲用之。三是用兵家相敌智慧,处置事件于萌芽状态。
(五)武家之技
武家之技是指武术运动中专业的制敌技术。航空安全员运用武家之技是不得已而用之,如果能够文取,何须动武,但有文事,必有武备。可以不动武,但动武之时必备有武家之技,正如孙子所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武家之技是航空安全员身体素质与应急反应的基础支撑,是执勤智慧中行动效率的物理基础。
航空安全员在执勤中处置特情,武家之技是核心,能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扰乱行为的处置,武家之技的擒拿术特别好用,制人而不伤人,如处置各种的机闹、霸占座位等;对于处置非法干扰事件时,展现武家之技的是散打技术,如民航“6.29 劫机事件”等是航空安全员显现技能的高光时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武家之技,要做到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该出手时,才出手,国之利器,不可随意示人。大道归一,不管是内行专家还是门外抠脚大汉,都可以评判武技之高低,客舱执勤之优劣,无论何家何门何派之武技,最核心最根本的就是刚柔并济。对航空安全员执勤来讲,要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刚柔兼得,同时要掌握四面制敌技术,即正面、后面、左手位、右手位制敌技术。一招鲜,吃遍天,四面制敌技术不需要多,每个方位一招即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毒,航班的安全指数一定会大幅提升。武家之技对航空安全员的价值并非单纯的武力提升,而是通过对心理、策略、意识、反应等多维度的训练,在复杂执勤场景中实现精准判断,合理处置、高效防控提供有效的支撑,最终转化为航空安全员执勤的综合智慧。
三、结语
综上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为航空安全员执勤提供了“道”与“术”的双重指引,在阐述传统文化之要义时,行正义之举的智慧,做不战而屈人之害,保卫客舱安全。其本质是要航空安全员汲取儒家之义,树立家国大义;行道教之柔,以克敌于无形;崇释家之空,强大内心;用兵家之谋,取敌之捷径;用武家之技,以克敌制胜,施武家之技是谓不得已而用之。因此笔者认为航空安全员在执勤之中,需要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融传统文化之精髓,屈敌于无形,若能果明此道,则客舱安全无忧矣,民航客舱安全长治久安,高质量发展可待。
参考文献:
[1] 黄朴民 撰 《孙子兵法》解读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
[2] 乔凤杰 著 武术哲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2
[3] 慧能 著;王月清注评 六祖坛经 [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
[4] 陈戍国点校 四书五经 [M] 长沙:岳麓出版社,1991.7
[5] 春秋 老子著 焦亮 评译 道德经 [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17.3
作者简介:王旭浩(1979—),男,河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航空安全;
作者简介:杨怡(1974—),女,湖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客舱应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