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
戴天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江苏南京 210036
一、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资源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生活里的信息技术资源丰富,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从互联网海量信息里精准筛选出契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在讲解“信息的获取”时,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搜索工具,输入相关关键词,瞬间就能获取大量生活实例。如学校图书馆通过扫码获取书籍借阅信息,交警利用电子设备扫描车牌获取车辆信息等。这些例子直观呈现信息获取方式,且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人工智能还能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筛选出易于理解的资源。将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常见的生活现象,为教学提供丰富且实用的素材,助力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二)有助于全面展现现实中的信息技术资源
过去依靠教师口头讲述或简单图片展示,难以全面呈现信息技术资源。人工智能的可视化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为例,借助人工智能的 3D 建模与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全方位观察计算机内部硬件结构,点击就能查看各硬件功能介绍。 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程中,利用人工智能视频编辑工具,能快速生成不同风格的视频,展示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组合与加工。这种直观、动态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清晰看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形式,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检索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素材
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可借助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精准且高效地获取源自生活的信息技术素材。以“网络通信”课程为例,当教师在人工智能搜索框中输入“生活里的网络通信方式及应用场景”,搜索引擎瞬间便能罗列出丰富多样的实例。像日常使用的微信视频通话,让远隔千里的亲人朋友能实时面对面交流;外卖配送员通过手机上的配送软件接收订单信息,依据导航规划送餐路线,这展示了网络通信在商业服务中的应用。
在“数字媒体”相关内容教学时,人工智能图像和视频筛选工具可大展身手。教师能快速获取大量与教学主题契合的图片、视频素材,如各类精彩的动画短片、创意摄影作品等。以制作电子海报教学为例,教师通过人工智能筛选出不同风格、主题的海报图片,这些图片涵盖美食、风景、活动宣传等多种生活场景。学生在欣赏这些素材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图像的色彩搭配、构图技巧,还能从中学到如何运用图像元素准确传达信息。教师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筛选出合适的视频片段,用于讲解视频剪辑中镜头切换、节奏把握等知识。通过引入这些生活中常见且生动有趣的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学生开展生活化学习
人工智能学习辅助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学习“编程入门”课程时,智能学习软件会根据学生对编程基础语法、逻辑结构的掌握情况,动态生成专属学习路径。例如,若学生对条件判断语句理解不深,软件会推送一系列基于生活场景的编程小任务,像设计一个根据天气情况提示穿衣搭配的小程序。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条件判断语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信息科技教育中提供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知
识。
智能语音助手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伙伴。当学生在学习“信息安全”知识时,对“防火墙”概念感到困惑,通过语音向智能助手提问,助手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如将防火墙比作家里的防盗门,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计算机中的信息安全。不仅如此,当学生学习“数据加密”知识时,智能语音助手可以结合生活中的银行保险柜来类比,解释数据加密就像是把重要物品放在保险柜并设置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打开获取。这种将抽象概念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的解释方式,让学生轻松掌握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
(三)建立人工智能平台支持学生开展信息交流
搭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与交流的空间。在学习“人工智能初步”后,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智能扫地机器人如何自动规划清扫路径、智能推荐系统如何为自己推送感兴趣的内容等。
教师在平台上设置开放性讨论话题,如“假如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校园生活,会带来哪些变化”,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人工智能系统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智能分析,提炼出独特观点和共性问题反馈给教师。通过在平台上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角度的思考,拓宽思维视野。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图书管理,方便快速查找书籍;有的学生设想用人工智能辅助体育训练,定制个性化锻炼计划。这种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思维,还提升了他们的信息表达和沟通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入理解。在学习“智能设备应用”后,学生还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使用智能手表记录运动数据、设置日程提醒的经验。不同学生分享的内容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们在浏览和评论他人分享的过程中,能发现更多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从而培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为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化教学带来诸多变革。它不仅挖掘、展示丰富教学资源,还通过多元策略助力学生学习。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未来,教师应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不断优化教学,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信息科技学习环境,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发展 。
参考文献:
[1]陈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4,(10):100-102.
[2]陈韵洁.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人工智能的多场景融入与运用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4):116-118.
[3]武文渲.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策略初探——以“优化人脸识别算法”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12):71-72.
[4]黄超.深拓问题解决能力的小学信息科技问题链教学策略——以《走近人工智能》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3):84-86.
[5]罗宇航.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 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信息科技备课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2):8-12.
作者简介:姓名:戴天,出生年月:1979.8,性别:男,学历:本科,民族:汉,籍贯:,单位:,现在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创客教育,人工智能。